回程無疑是愉快的。
雖然大家心里面都繃著一根繩子,但隊伍的人數是越來越多了,已經快要達到九百人了。
周圍各個城邦的使者加起來也差不多近百人之多了。
按照這個規模和速度,估計等他們回到大漢的時候,人數差不多會有一千二三百人。
離開姑墨之后,陸賈終于得到了傳說中的大宛馬。
數量并不多,只有不足百匹。
這是阿陀力想辦法提前運到這里的,然后雙方在這里進行交接。
看的出來,阿陀力為了討好漢朝,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陸使,尉頭發現了大宛騎兵……”隊伍中,留在后方放哨的騎兵低聲的匯報著。
“多少人?”
“差不多六七千!”
“嗯!不要聲張!”陸賈一臉淡定的模樣說著。
這事兒讓他覺得有些奇怪。
一直沒有動靜的大宛人,突然出現了,尉頭距離他們這里大概也就兩天的路程。
現在使團人員不少,且有不少的貨物,速度很難提高起來,所以是不可能甩掉大宛騎兵的。
但是傳聞中的烏孫和龜茲,現在卻始終沒有動靜。
他的斥候已經跑到了尉犁,已經離開了龜茲境內,但卻沒人攔截。
是烏孫和龜茲沒有同意大宛人的建議?
還是說他們有別的什么想法?
這些陸賈不得而知,但有一點他可以肯定,去年末和今年初在路過龜茲和烏孫的時候,自己跟他們的國王聊的很開心,而且他們也表示有機會一定要遣使去大漢瞧一瞧。
當時那場面,讓陸賈覺得也不像是敷衍自己的。
不過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么久,所以當時的話,陸賈現在也不敢太過于相信了。
雖然心中很是疑惑,但歸途依舊不能停止。
陸賈只能讓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然后去四周打探情況,時刻注意身后的大宛人。
三天后,陸賈的使團來到了烏孫和龜茲的交界處。
按理說,這里就是他們最好的伏擊地點了,也是他們能接受的最后地點。
在往前走,那就是龜茲境內了,龜茲王得有多大的心,才會允許烏孫軍隊和大宛軍隊進入他們境內阻擊漢朝使團啊?
說句不好聽的,那完全是在給自己埋雷,嫌自己身上還不夠騷。
就在陸賈疑惑不解的時候,前方的斥候突然傳來了消息。
“陸使,烏孫和龜茲人在前面二十里處擋住了去路……”
“多少人?”陸賈心中的擔憂終于放了下來,只要出來了就好。
而且這么個地方,他還有一些操作的空間。
“兩千人左右……”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