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決定是英明的,因為在他前腳剛出房門,就聽到后腳傳來爆炸聲,接著房子垮塌的聲音,已經仆人的慘叫聲。
不過出來也沒讓貝卡斯好受,只見一個部落酋長拉著他喊到。“貝卡斯先生,你可是說我們不會遭到意大利人攻擊的”
“馬利基酋長,戰場上一切都有可能,但是我會盡量讓貴部落的小伙子們活下來。閣下,現在敵人即將發起進攻,我們需要先打退敵人進攻再說好嗎”
在好不容易勸走這位酋長之后,貝卡斯走到一個無人的地方,騎上一匹馬后就向北方跑去。靠這些土著抵擋意大利人一個騎兵師的進攻,在想什么呢。
此時他身后正好傳來吶喊聲,只見一隊隊意大利騎兵高舉著步槍向西迪曼蘇爾沖了過來,這讓貝卡斯跑的更加快了。
西迪曼蘇爾的戰斗真如蒂莫西師長所說,在中午就結束了。
裝備精良的第二師偷襲土著部隊,這要是還能拖到下午才有鬼了。更別說,一開始的炮擊就將那些部落高層也消滅的七七八八,這些缺少組織度的部落戰士還能英勇抵抗,那就必須是真主降臨才行。
此戰騎二師以損失四百多人的代價,殲滅部落騎兵五千多人,其中光是俘獲就達到三千八百多人,僅有近千人逃脫。
而西迪曼蘇爾的戰斗,對于騎兵第二師而言不過是一場普通的戰斗,但是對于突尼斯的部族而言,卻是一場地震。此戰之后,親法的部落慢慢開始疏遠法國人,至于中立的部落,也開始向意大利靠攏。
雖然意大利在利比亞所做的一切他們都看的清清楚楚,但此時不向意大利靠攏,那么他們的命運就會注定。為了一絲留下來的機會,各個部落只能博一把。
雖然突尼斯的部落在向意大利靠攏,但是對于意大利軍隊來說,土著的靠攏可有可無,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才能奪取突尼斯。所以戰斗依然要繼續,只不過在找向導時可能更方便一點而已,這點幫助決定了意大利對突尼斯部族未來的態度。
我看到好些讀者對于希臘加入協約國感覺不合理,我說一個真實的例子。二戰在德國擊敗法國如日中天的時候,南斯拉夫撕毀了與德國的協議,宣布加入英國,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這還是二戰英法已經開始衰敗的時候,都有看不清形式的國家,更別說一戰了。這些國家沒有上帝視角,哪能知道誰獲勝
至于希臘加入協約國,我已經說了,一方面是利益足夠大,另一方面則是希臘親英,同時還有足夠大的認知慣性。
另外我們不能以現在的英國認知對標一戰英國,現在稱其為五常之恥不過分吧,一戰可是如日中天,就像現在我們看美國一樣。
好了就解釋這么多,希望大家能繼續欣賞接下來的內容,后面更精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