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俾斯麥也用了暫停牌。目前德國缺少情報的支持,所以并不知道為什么奧匈也支持意大利的草案。在不熟悉敵手有什么底牌的情況下,繼續談下去可是外交大忌。
面對俾斯麥以身體為由,提出暫停談判的理由,以卡爾諾基為代表的奧匈一方怎么可能不接受。
“既然如此,那俾斯麥伯爵多休息一下,我們可以等。”
隨著卡爾諾基的話,三方談判被按下了暫停鍵。
而急匆匆走出談判會場的俾斯麥,對身邊的副手外交大臣魏茨澤克小聲吩咐道。“魏茨澤克,接下來我不方便出面,你聯系一下奧匈的朋友,打探一下這是怎么回事。”
知道事情嚴重性的魏茨澤克,沒說話點了點頭示意知道了。
與急匆匆離開的德方代表相比,奧匈與意大利代表則是不緊不慢的走在后面。
“巴科納閣下,有沒有興趣一起去喝一杯?”
卡爾諾基伯爵對著身邊巴科納發出了邀請。
“聽說貴府上的葡萄酒在整個維也納都非常有名字,我非常榮幸得到要求。”
意奧兩方談判首腦如此表現,絕對會讓不知情的人驚掉下巴,兩國的關系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好了?
其實這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兩人完全釋義了什么叫,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兩國如此迅速接近,正是因為利益在作祟。
意大利提出第四條的修改,對于奧匈來說,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只要打開地圖就能看出來。
看看奧匈周邊都是些什么國家,德國與意大利現在是盟友,一點也不用擔心。東面是俄國是其造巴爾干競爭的對手,只要抗住俄國的威脅,那么巴爾干的國家就完全就扛不住奧匈的各種手段。
而德國身邊雖然還有一些小國,但是諸如荷蘭、比利時、丹麥這些國家,與其他歐洲強國都有些巨大的牽連,除非德國打算挑戰兩三個對手,不然他根本不能動。
這也是俾斯麥為什么不愿意修改第四條的原因所在,德國對改動后的第四條收益太低,完全就是在為其他兩國做嫁衣。
至于意大利,其陸地已經沒有擴張的可能,被法奧兩國鉗制住了陸地疆域,至于窮的窮的叮當響的瑞士,其所處的位置又讓意大利根本不敢碰其一下。
雖然意大利陸地上已無擴張的可能,不過誰讓意大利有一支優秀的海軍。憑借強大的海軍,可以對地中海沿岸各國進行侵占。
當然這也需要挑對手,而意大利這次挑的對手,至少不會讓其他列強插手。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意大利還對奧匈做出的另一個巨大的承諾,也正是這個承諾,才讓奧匈的人,顧不得與德國的關系,也要硬挺的主要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承諾,具有如此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