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他們來說,這個堅持的過程和結果,是最重要的。
至于世界到底是唯心還是唯物,到底是可知還是不可知,他么才不在乎。
而且,真的也沒有那么重要。
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世界的規則,往往就明明白白地擺在眼前,根本不需要去深入思考。因為不管你活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那個世界本身,必然有它的規矩。
你認為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你就可以按你的理解去行動。如果你理解錯了,吃了虧,大不了改正就是;如果非要一條道走到黑,那也是你自己的選擇。
說到底,我們這些普通人需要做的,都是努力地讓自己活下來。
只有先活下來,才能一點點地獲得獲知真相的機會和條件。
哪怕絕大多數人的目的,并不是尋求什么真相,可如果哪一天,當我們足夠努力,走得夠遠,爬得更高,這些真相,說不定自然而然地就會被我們看到。
就像如果你今天不走到這一步,你又怎么能看到我?
甚至如果有哪一天,我們突然間好像云里霧里地看到,世界真的是圍著某一個人轉的,那也不要緊,也不用絕望和驚慌,因為生活的答案,就明晃晃地擺在那邊,那不是更好嗎?
抄答案就好了。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去靠近那個人。離那個命運之子越近,離被命運垂青的機會也就越大。當世界規則的天平向你靠攏,你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你的理想和抱負得到滿足,那也就只是時間問題。就像海獅城的人,或者是出于幸運,或者是出于智慧,或者是出于我的安排,他們越靠近你,就越能獲得安全,人生也能過得更加順利和幸福。不是一樣的嗎?”
耿江岳想了想,又問:“然后呢?”
“然后?”光頭笑了笑,“然后當然是我們老去,我們死亡,我們的故事結束。哪怕故事的結尾說,你丫已經不死不滅,但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每一個故事,還是一定會有它的終點。”
耿江岳問道:“那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同咯?客觀唯心變主觀唯心了嗎?”
“可你又憑什么認為,主觀唯心的結果,不是建立在客觀唯物的基礎上的?而且客觀唯物,就代表著正確,唯心的世界觀,就必然等同于錯誤嗎?”光頭忽然反問了一句。
耿江岳道:“不然呢?”
光頭緩緩道:“在我們的世界里,有個偉人判斷,物質是無限可分的。你知道我看到這句話后,想到的是什么嗎?我想到的是,如果物質無限可分,那么假設我是存在于某個粒子的非常深層的位置上,在我所處的那個維度之上,還有億萬個一層套一層的其他維度,那么從我的這個角度往上看,世界是不是就無限大呢?同樣的,從我的角度往下看,世界是不是,又是無限小的呢?
也就是說,世界可以無限大,是建立在世界可以無限小的基礎上,世界可以無限小,又代表著世界本身就是無限大。矛盾嗎?不矛盾,只是觀察角度不一樣而已。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矛盾嗎?不矛盾。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矛盾嗎?也不矛盾。
大到世界的真相如何如何,小到我們的生活如何如何,也不是我們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結果就會如何不一樣,而是因為我們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不一樣,所以產生的結果不一樣。所以歸根到底,關鍵不是世界怎么樣,而是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待它,又根據你的判斷,為完成自己的目標,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如果你覺得你身處一個唯心的世界,那就用遵從那個唯心世界的規則去努力;如果你覺得你身處一個唯物的世界,那就用遵從那個唯物世界的規則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