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前腳剛走不久,系統的聲音再次在吳忌的腦海里響起……
“叮!使用聚賢令成功……恭喜主公獲得南宋武林高手辛棄疾,字幼安,山東濟南人!”
“叮!辛棄疾將在三分鐘出現在主公面前。”
……
啥玩意,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是武林高手?!
吳忌聞言露出一臉的懵B,接著反應過來后,神色那叫一個精彩。
其實說起辛棄疾,后世之人,提起他時第一反應都會像吳忌這般認為,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詞人——一個文人的定位。
辛棄疾如果泉下有知,估計要氣的冒煙了:你特么才是文人,你全家都是文人!
哥的夢想可不是什么諾貝爾文學獎,而是沖鋒陷陣,沙場秋點兵啊!文學嘛,只是哥的業余愛好而已。
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一個叫四鳳閘的地方。難而這里卻是淪陷區,本該是大宋子民,如今卻是金國人。
從小更是目睹了廣大同胞在金人統治下的屈辱生活,爺爺沒事還帶著他登山望遠,指畫山河:孩子,長大了,別忘了滅了這些金國鬼子,收復我齊魯大地啊!
因此,從小背負國仇家恨的辛同學不僅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熱衷于練習武藝、研究兵法。我猜“十五好劍術”的李太白應該也不是辛同學的對手。
每一個舞劍的清晨,每一個開卷的黃昏,他的心中一直有同一個聲音在回響:總有一天,我要馳騁沙場,收復河山。
很多年以后,辛棄疾的眼前還是能清晰的浮現出1161年秋天落日之下金人鐵騎卷起的滾滾煙塵——金國又找茬和南宋開打了。
21歲的辛棄疾覺得時機已到,拉了兩千多人舉起了造反的大旗。
自古造反都是陳勝吳廣這種吃不上飯的草根農民的事兒,像辛棄疾這種吃得飽,穿得暖,還有書可以讀的地主家的寶寶出來造反鬧革命,那是不多見的。
這是英雄的選擇——有勇氣去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造反不久后,眼光長遠的他帶著兄弟們加盟了山東境內規模最大的一支起義軍。作為其中少有的知識分子,加上智勇雙全,很快辛同學就成為起義軍中的先鋒人物,還曾有過“斬寇取城”的壯舉。
本著人多力量大的初衷,他還把一個帶有一千多人的和尚也拉入了起義軍隊伍,這個和尚名叫義端。
此人是個投機分子,在義軍待了一陣后覺得依附于人沒有前途,就偷了辛棄疾負責保管的義軍大印,想去獻給金人,以求富貴。
義軍首領發現后,一怒之下,要砍了辛棄疾(一沒保管好大印,二叛徒是他介紹進來的),辛棄疾鎮定以對,立下軍令狀,承諾三天之內追回帥印。
他推斷和尚偷了軍印必去投靠金人,便順著金營方向晝夜狂追,終于在金營門口逮到這花和尚了。
接著精彩了,辛棄疾當著和尚眾金爸爸面前砍了和尚頭,然后飄然而去,你說金爸爸氣不氣?
這還不算厲害,之后他還有一次升級版的叛徒追殺記錄。
那是在追殺義端的次年,他作為義軍代表渡江南下與南宋政府洽談合作,結果起義軍里又出叛徒了,還把叫耿京的義軍統帥給殺了!
棄疾返程的半路得到消息,怒發沖冠:我這手里還拿著南宋皇帝發的獎狀呢,老大死了,隊伍散了,我這獎狀發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