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邑江斷流肯定是跟龍王上岸有關,龍王上岸是為了懲罰,懲戒冒犯祂的凡人。
這種說法比較愚昧無知,大多是老人信得多,總把一切不順都歸為是上天懲罰。
逆來順受。
主動接受命運。
不敢反抗天意。
老天爺要誰死,那都是命,被老天爺收走性命那都是活該,肯定是惡有惡報,平日里壞事做絕了。
第二種說法是持中立態度。
說最近又是陰邑江接二連三斷流,又是死了那么多人,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估計是龍王臺釘死了龍王的那四根旱骨樁失靈,龍王從龍王臺、龍王廟脫困了。
所以最近才會攪風攪雨,上岸掀風作浪,處處食人,目的就是報復武州府。
報復它被困在暗無天日的龍王臺下數百年之仇。
武州府惹怒了陰邑江下的龍王。
龍王放出了千窟洞里的千尸。
誓要血洗武州府,沿岸村莊、城鎮、府城,惡龍復蘇了。
這第二種說法,是流傳最廣的。
因為這個說法,是最貼近民間對陰邑江龍王的種種傳聞。
這龍王當年就是害人太多,年年翻江倒海,陰邑江洪澇泛濫成災,所以才會被風水高人用四根旱骨樁釘死在龍王臺下。
所以這種說法,信得人最多。
人心惶惶的民間百姓們,已經開始討論著,要不要繼續拿豬馬牛羊獻祭給陰邑江里的龍王,把龍王喂飽了,就不會上岸害人,吃人了。
至于最后的第三種說法,則聽起來有些邪乎了,跟府尹有關。
龍王上岸跟府尹有關,也不知是誰先流傳出來的,雖然流傳得并不多,但在茶樓、酒樓、飯館…但總能聽到有人在有意無意談起這事。
到底是誰最先傳出跟府尹有關的,已經無從查起。
第三種說法是,其實龍王上岸,其實是龍王看上了府尹之女,想娶府尹之女為妻,當龍宮里的水神娘娘,所以這才有了盜墓又劫獄的一出,娶不到活人就娶死人,一定要娶到美貌驚若天人的府尹之女。
甚至有傳言說,府尹之女其實沒死,而是詐死的,要不然被抓到的那個瘋掉盜墓賊,為什嘴里一直喊著陵墓里是空的?府尹作為朝廷大員,位極人臣,自然是看不上什么龍王,所以府尹用了個暗度陳倉之計,為的就是避開自己愛女被配**,獻祭給陰邑江里的龍王。
以前龍王還沒被釘死在龍王臺下時,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沒少把妙齡少女當作祭品投江給龍王,龍王龍宮里早就妻妾成群了。沒后宮佳麗三千,也有美人一千,堂堂府尹之女去了估計連個正妻位置都沒有。
府尹不肯讓愛女送死,哪知這龍王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定要娶府尹之女當龍宮里的水神娘娘,人活著時候娶不了熱乎的,死后連涼掉的尸體都不放過,當真是為愛癡狂,用情至深。
……
……
“我呸它個用情至深。”
“小兄弟,依老道我說,那龍王分明就是在饞弟妹的身子,下流,下賤。”
“無恥!”
一家茶樓,老道士臉上神情忿忿,為晉安打抱不平道。
“小兄弟,看來你的猜想沒錯,有人在借龍王上岸的事,造謠生事,惡意中傷府尹大人。”
“要是他們知道,弟妹連同心金鎖都送給小兄弟你了,就不會再這么造謠了。”
老道士繼續為晉安打抱不平著。
要說府城里哪里消息最靈通,自然是魚龍混雜的茶樓了,今天,晉安、老道士、削劍都在茶樓里聽著有關昨晚的消息。
就在剛才,他們聽到了鄰桌有人在討論龍王上岸,就是跟府尹之女有關。
老道士立刻就表情忿忿。
晉安對這些謠言,倒是并未太放在心上,他見天色已不早,于是開始返回道觀。
哪知。
晉安這次回道觀,卻碰到了讓他意外的人。
道觀門口他碰到了善能法師!
晉安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