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說完,已經伸手拿出佛像。
結果大眼瞪小眼好一會。
也看不出來這到底是個什么佛。
反倒發現佛像背后刻著許多經文。
可關鍵是他們都看不懂經文啊。
雖然看不懂經文,但晉安仔細一琢磨,總感覺這玩意有點眼熟啊。
“佛牌?”晉安驚疑一聲。
正面佛像。
背面是祈福經文或超度亡魂的經文。
這不就是放大版的佛牌嗎!
只不過這佛牌也忒大了點吧!
“這是吐蕃語的經文。”還是倚云公子博學多廣,一眼就看出這尊赤身佛像端倪。
“倚云公子你能看懂這上面的經文?”晉安面露喜色,直接把手里的赤身佛像遞給對方。
倚云公子接過赤身佛像后,并未馬上翻譯那些經文,而是上下端詳起來:“佛像背后的經文確實是吐蕃文,這應該是來自吐蕃的擦擦佛,但又有別于吐蕃擦擦佛,好像是被人為改過的擦擦佛。”
“歷史上吐蕃經歷過幾次重大轉折點,難道這里的佛國是從吐蕃逃出來的其中一脈分支?”
當說到這時,倚云公子蹙起眉頭:“這里究竟是不是從吐蕃逃出的分支,這個擦擦佛為什么跟我曾經見過幾次的擦擦佛不一樣,除非在佛國里找到還遺留下來的經文古卷,才能找到答案。”
晉安恍然,果然是大號佛牌!他果然一開始就沒看錯!
佛牌雖然盛行于東南亞,但是源自吐蕃的擦擦佛,擦擦佛很大,不便于僧人們在戰爭年代攜帶和祈禱,于是才有了方便戴在脖子上的佛牌。
本質上來說,佛牌和擦擦佛沒有什么本質區別,都是正面刻佛,背面刻著被寺院高僧加持過的經文。
只不過一個是簡化版,一個是威力放大的完整版。
因為眼前這尊擦擦佛被人為改動過,再加上擦擦佛他以前也只是偶然看到過幾回,印象并不深,導致他第一眼沒有認出。
“那這上面的經文是什么意思?”晉安好奇催問。
倚云公子看一眼佛像后背經高僧加持的經文,然后不以為意的重新放回神龕里:“這小和尚是佛子,這是送子佛。”
“?”
晉安:“我只聽過送子觀音,這送子佛是什么路數?”
不管是赤身佛,還是送子佛,倚云公子全程面色淡定,君子坦蕩蕩,行無愧于人,止無愧于心,她云淡風輕的反問一句:“晉安道長你說菩薩是男還是女?”
晉安聞言一怔,馬上便明白了對方話中意思。
他這是著相了。
千人看佛,佛有千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倚云公子簡單一句反問,卻透著佛語哲學。
一旁的艾伊買買提三人再次被晉安和倚云公子的打啞謎似交流弄得暈頭轉向,但是不懂就問是他們三人的最大優點,三人有點暈乎乎的問:“什么意思?為什么千人看佛,佛就會有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