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他現在是不是香江負債最高的負豪,陳逸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他不是,他這點負債恐怕連前十都排不進去。
至于為什么他敢這么肯定,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在七十年代的香江,房地產商算不上什么大佬,只有船王,沒錯,就是船王,那些被人冠上船王的大佬,他們才是這個時代的大佬,這個時代的頂尖風云人物。
別以為香江只有那什么四大船王,那四位只不過是所有船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世界航運如火如荼的六七十年代,香江但凡有點身價,排的上號的富豪,他們就沒有不玩船的。
這跟后來香江那些富豪榜上的那群富豪,沒有不玩房地產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與后來那群房地產商不一樣。
這個年代的船王大佬,他們比較敢拼,膽子更大,與后來內陸改革開放之后,最早起來的那批房地產大佬一樣,有句口號怎么說來著,‘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這個年代的船王大佬們也是這樣,人有多大膽,他們的船就有多大產,要知道這年頭一艘船號稱價值一棟樓。
六七十年代,船運屬于一本萬利的行業。
只要銀行肯松口,船王們就敢賭上所有身價貸款買船,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誰旗下的船越多,誰負債也就越高,前世我們熟悉的四大船王,他們每一個都背負上百億的債務。
這點可以從八十年代,船王們破產后公布出來的數據作依據。
跟那些船王大佬們比起來,他還是太嫩了。
三十億貸款,加上他從黃金市場賺回來的錢,現在他手上足足擁有五十億港幣現金,剛好與他身上背負的債務差不多。
雖然壓力有些大,但同樣也非常的令人振奮,這么多錢,要是布局好了,未來香江首富,華人首富,他陳逸完全唾手可得。
此時,陳大老板辦公室里。
洪世輝幾個人,正人手拿著一份資料翻閱。
“接下來,你們的任務是在一個星期內,動手收購百分之二十的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恒生銀行以及東亞銀行四家銀行的股票,記住是每家銀行收購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洪世輝抬頭問道:“老板,這需要算上我們之前已經收購的股票嗎?我們去年已經收購了匯豐銀行百分之五的股份,恒生銀行百分之四的股份以及渣打銀行百分之十的股份。”
陳逸點頭道:“可以算上去年的,每家只需要收購百分之二十就可以了,渣打如果能多收購點,就多收購,不能就算了。”
此時的渣打銀行市值與匯豐銀行差不多,摁,還要稍微低一點,但是低的有限,后世渣打銀行之所以沒有匯豐銀行出名,是因為渣打銀行后來在海外市場撞到了釘子,中間甚至還差點被一家實力雄厚的銀行收購,以至于后來逐漸落后于匯豐銀行。
對于同樣擁有港幣發鈔權的渣打銀行,陳逸可是眼饞的緊,如果有機會拿下渣打銀行,他自然不會錯過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