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對奶奶的感情,凌夜比對父母還要深……畢竟從上小學開始,凌夜的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是和凌奶奶兩個人,在家相依為命。
擔心凌奶奶摔著,凌夜追到腳屋,卻看見凌奶奶正在搬一架木梯,趕緊伸手攔住,道:“奶奶,搬梯子干嘛?你都七十多歲了,還要上房啊?”
伸手朝腳屋正梁指了指,凌奶奶有些急切地說:“看……看到那個帆布包了嗎?把梯子靠過去,拿下來……”
“什么破銅爛鐵,都當個寶留著……”蹙起眉頭,凌夜卻沒有違拗,道,“好好,你先讓開……慢點……站到邊上去,別瞇了眼……”
帆布包不沉,已經覆滿了蛛網……凌夜取下之后,順手拿起一把掃地的掃帚,想掃去上面的灰塵,卻被凌奶奶劈手搶了過去。
搶過帆布包,凌奶奶一句話也不說,拎著走進堂屋,隨后拿出一條從未用過的新毛巾,慢慢的擦拭干凈。
看著凌奶奶的舉動,凌夜的眼里充滿了驚訝……
平時一支牙刷用半年,也不肯換新的,此時卻拿出一條嶄新的毛巾,擦拭帆布包上的灰塵。這,帆布包有什么蹊蹺?
只是,更令他驚訝的事情,還在后面……
一絲不茍的將帆布包擦拭干凈,恭恭敬敬的將其放到堂屋條案的正中,凌奶奶關上堂屋的門,點燃三炷香,口中念念有詞的跪了下去。
按捺不住好奇心,凌夜問道:“奶奶,你這是做什么啊?這包里什么寶貝?”
“過來,磕三個頭……”凌奶奶一臉嚴肅地說。
生長在農村,每年清明冬至,逢年過節,凌夜沒少磕頭。只是像這般既不是拜神,又不是祭祖,被要求磕頭,還是頭一次。
不過,凌夜也沒有拒絕凌奶奶的要求……父親凌富德經常教導他,孝順,順,是很重要的一面。
對著帆布包磕了三個響頭,凌夜攙扶著凌奶奶站了起來。不等他再開口,凌奶奶就說:“小夜,奶奶給你講個故事吧……”
凌夜小時候沒少聽凌奶奶講故事,只不過上初中之后,就沒有聽凌奶奶講過故事了。
這個時候凌奶奶突然主動的要講故事,凌夜知道,這個故事肯定不同尋常……尤其是,凌奶奶的情緒有些反常……在講故事之前,竟然流下了淚水。
凌奶奶的故事,要追溯到十八年前,凌夜出生的第二天。
當時凌家人都在喜氣洋洋的,籌備凌夜“三朝”的喜宴。門口突然來了一個身穿袈裟,慈眉善目,腰上掛著一個葫蘆的老和尚。
老和尚站在凌家大門前,看了一會兒,就開口說化緣、要酒。
當時的陽縣農村,還相當閉塞。村子里的人,都比較相信迷信……齋僧敬道的事,只要力所能及,很少推辭。
何況凌家新得麟兒,自然不會拒絕老和尚化緣的要求。
沒有想到的是,那個老和尚在得了一葫蘆酒,二十塊錢后,居然沒有離開,反而說得到了凌家布施,理當為凌夜做一場法事。
原以為老和尚是要為凌夜祈福,老和尚一開口,卻震驚了所有在場的人。
老和尚說,人有三魂七魄,不過凌夜是“童子命”,天生無命魂,活不過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