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情況,吃了幾天西藥就好了,但出汗的問題一直沒解決。但也沒有其他不適。
劉老完成診斷后,就開始開方了。同時讓鄧非凡給病人也看看,鄧非凡就給病人把了把脈。
脈象稍浮緩,這倒是不難摸出來。剛才也看了舌象,淡紅而苔薄白。
沒有其他更多的信息了,信息越少,對于醫生而言,就越難明確方向進而診斷和開方。
劉老開好了藥,鄧非凡把自己的結果說了出來。見鄧非凡在診斷和處方時,一直猶豫不決,劉老也沒有繼續讓他回答,而是給鄧非凡看了他開的藥方。
“居然是桂枝湯!”鄧非凡有些驚訝,這個方子他熟,學過中醫的都熟,但不見得誰都能靈活運用。
看到這方子,在聯想到病人的情況,鄧非凡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里說:‘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營衛陰陽于周身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病人汗出偏沮,乃營衛不和,陰陽失調之例證。如不及時治療則營衛相悖,陰陽不維,就可能導致半身不遂之“偏枯“證。”
“《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為此意。本病往往由外感風邪引起,用桂枝湯祛風解肌,調和營衛,順復陰陽,不失為正治之法。”
劉老引經據典地為鄧非凡解釋起來,鄧非凡聽了解釋后覺得茅塞頓開,十分佩服劉老。
鄧非凡一直覺得作為中醫,看病時偶爾來上兩句經典,那不管病人懂不懂,都會覺得你學識淵博,對你的信任自然多上幾分。
然而鄧非凡對于經典是記了忘、忘了記,反反復復都達不到這種水準。
今天見劉老對經典如此熟悉,而且運用得如此靈活,又激發了他回去背誦經典的熱情。
男人雖然對劉老所言也是似懂非懂的,但他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劉老只給他開了三劑,并按照傷寒論上面的煎服及注意事項囑咐了病人一番,并讓他喝藥后及時反饋情況,才開始接診下一個病人了。
而鄧非凡則是被一個電話叫了回去,還被小訓了一頓。
不過鄧非凡覺得挺值的,學到了大學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才是見習和實習的收獲所在。
——————
鄧非凡想在回想起來,有些惋惜的就是沒能多跟劉老學習一段時間,畢竟實習生的工作還是不少的,就沒能抽空過去看看了。
再者鄧非凡養父出事后,對于很多事情他都不太上心了,本來就不太主動的他,自然就沒有想去打擾劉老了。
——————————
此偏枯案例絕非杜撰,乃改自劉渡舟老先生的醫案!!!劉渡舟老先生留下來很多不錯的醫案,供現在中醫研究學習,是因為令人欽佩的經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