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
蜀地口音!
躲在暗處墻角的楊云聽出些許端倪:“我到蜀地來了?唐朝,蜀地屬劍南道或山南西道,與這個時代最富庶的關中地區隔著雄奇的秦嶺,李白甚至為此寫下了《蜀道難》的千古詩篇。”
楊云平時除了愛好天文,還對歷史感興趣,歷史人物幾乎能倒背如流,對各朝各代一些著名事件基本了解。
他盡量想從那強加給他的記憶中找到頭緒,但遍尋無獲。
或許帶著原本身體主人臨死前的一些念頭,記憶中模糊的父母、親人形象紛至沓來。
在楊云看來,這是人之將死前的哀鳴,懷念那些陰陽兩隔或分散各處的至親血脈。
“父親、兄長、大姐、三姐、姐夫……”
楊云心道:“這少年也真夠倒霉的,碰上這種事,無緣無故把小命丟了……不過,論倒霉好像我倆半斤八兩。”
但聽墻外另一名黑衣人用蜀音道:“拐了個彎兒就不見了,肯定是沒路跑找地方藏起來了。我們商議的攻城計劃被這瓜娃子聽到了,必須弄死他才得行。”
“攻城計劃?”
楊云腦海中頓時浮現出一些零散的畫面,一座古樸的小城,居民倉皇奔逃,拖家帶口,車馬牲口擁堵在破舊而殘缺的古城門……
“壞了,好像是南蠻子攻城,這里是劍南道漢州什邡縣城,西北邊大山里的南蠻叛亂,說是要在這兩日發起攻城,縣城里的百姓基本逃了個干干凈凈。我身體的正主,因書院散學后找不到親人,錯過城門開放時間,只能趁著夜色從城墻豁口出城,無意中碰到這幾個家伙,聽到他們的談話。”
楊云終于知道事情起因,但腦海中根本找不到有關南蠻子攻城的具體計劃。
想來也是,匆忙中聽到有人談話,對象還是傳說中生啖血肉的南蠻子,嚇得趕緊轉身逃命,哪里還有閑工夫計較對方說什么?
而且那些記憶本來就是強加給楊云的,楊云就像是旁觀者,很難理清楚頭緒。
他睜開眼就是眼前這出。
他在前面逃,后面四個黑衣人追。
就在他理清思緒時,四個蠻子舉刀往他藏身的殘垣斷壁逼近,楊云屏息靜氣,空氣緊張得近乎凝滯。
面前是一堵墻,背后還是一堵墻,如果說剛才還有逃生的路,現在什么退路都沒了,想活命除非沖出去跟四個壯漢拼命,可他是一副十四歲文弱書生的小身板,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哪里有力氣與四個壯漢以命相博?
“要是這會兒有官兵出來把這四個南蠻子收拾了該有多好?這可是在城墻保護下,蠻子還沒攻城便已能在城內撒野,真是悲哀!”
楊云心中無比期冀,卻感覺機會不大。
他現在已知道,因南蠻子來勢兇猛,周邊綿竹、漢州州治雒縣以及彭州的濛陽、導江以及州治九隴全線告急,劍南節度使麾下兵力有限,只能穩守益州的新都、新繁、郫縣、青城等縣城,未派兵增援,有意等蠻子攻破城池劫掠完自行撤走,這已是當地官員和將領應付頻繁作亂的南蠻的一貫做法。
城內從縣尉到百姓都放棄抵抗,如今的什邡縣城很可能是一座空城。
“或者讓我出去跟他們講道理?但語言溝通都成問題,就算我舌燦蓮花也要他們聽得懂。或者我說跟他們是同伙?他們會相信?”
楊云一顆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兒上了,精神高度集中,目光從墻縫中望出去,四個蠻子已距他藏身殘垣不到十步。
“如果他們四個自相殘殺,我也有脫身的機會……比如后面那小子把前面那個家伙給砍了。”
楊云不知為何腦海中突然冒出這個念頭,目光正對走在殿后位置的那個蠻子,一閃而過的念頭,連他自己都覺得荒唐透頂。
但令楊云意想不到的是,走在最后那蠻子竟鬼使神差般一刀揮出,將走在他前面的蠻子砍翻在地。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