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故意把話題挑明,像皇帝提拔楊云這種事,朝堂上即便沒人反對,但心中都會有根刺,畢竟這種提拔力度已超出朝廷應有的規矩。
哪怕楊云是皇親國戚,但對大唐無寸功可言,怎能說提拔就提拔?
高力士明白張九齡的立場,見對方沉默,笑了笑道:“張令公莫太往心里去,就是出宮路上順口談幾句,莫要將此事聲張,免得為小人所趁吶。”
說完沒等到宮門口,他加快幾步往前,看樣子真有什么急事。
張九齡沒有追趕的意思,他還在思索高力士說的話,心中非常擔心。
“若李哥奴跟姓楊的小道士走到一塊兒,大唐指不定要出多大的亂子,那小子……可不是善茬,他對于朝局的理解,遠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簡單。”
以前張九齡看不起楊云,即便楊云曾借咸宜公主之口作詩點醒他,他仍舊很不屑。
可現在突然發現楊云已成為朝中一大新生力量,崛起得太過迅速,很有可能會成為他心腹大患時,就變得謹慎起來,突然想到楊云之前在他面說過的那些話,愈發覺得禍福難料。
……
……
楊云并未把李林甫說的聯姻之事放在心上,覺得有辦法化解,大不了跟皇帝說,自己是道士,不方便成婚。
李隆基的心思是早日成仙,至于幫李林甫促成婚事,應該沒那么悠閑。
當天朝議,楊云沒資格參加,御史臺幾位侍御史中,他資歷最淺,又沒有負責具體事務,朝中有什么大事好像都跟他沒多大關系,只有逢大朝會他才有機會去朝堂露個臉。
問題是皇帝眼下并不是在京城長安,而是巡幸洛陽,即便舉行朝議都是小規模會議,與會的多為四品以上大員,若要舉行大朝會,非要等皇帝回長安不可。
巡查含嘉倉暫告一段落,他去了兩次,第二次沒有司農寺的人陪同,他單獨前往,沒發現什么。
即便糧倉有問題,也會拼命遮掩,想從表面發現端倪不太容易。
剛到朝堂,很多事他都控制不了,一個含嘉倉牽扯的問題太多,根基未穩之下,他可不想雷厲風行真查出點什么來,這對未來仕途非常不利。
要想上進,一定是恪守中庸無為的思想,難得糊涂,說白了就是在職位上搗糨糊,只要對得起上官,蒙得住百姓就行。
楊云清楚千百年來封建王朝當官的規矩,剛剛接觸權力核心,在沒有獲得大的政治便利時,必須得保持平和心態,不要事事出來當刺頭。
這天上午,他去了御史臺,跟往常一樣沒什么事,穿著新官服在衙門里走了一圈便出宮,回到馬車上當即把官服換下來,去衙門應卯不到半個時辰就返回醉仙樓。
上午醉仙樓剛開門,就有客人造訪,還是個不速之客,乃是過來吃酒看風景,一臉閑情逸致的咸宜公主。
“聽說李夕郎跟你談聯姻之事,說要把他女兒嫁給你,隨時可能去跟父皇請求賜婚。”咸宜公主上來就用嘲弄的口吻說著。
楊云笑了笑,問道:“這種事,傳得這么快嗎?誰這么無聊啊?”
咸宜公主沒好氣地道:“看你這模樣,難道對這婚事欣然接受?當日我可是見過你對那李小姐的態度,怎么看……你們都不像是有緣人,別說你為了能在朝堂上更進一步,會接受這樁婚事。”
楊云正色道:“這種政治聯姻,本就不為個人掌控,就像公主所言,這是李夕郎刻意要跟我建立起親密關系,且已求到陛下那兒,你讓我怎么辦?”
“你可以去跟父皇據理力爭,說你是道士,父皇總不能連基本的情理都不講吧?”咸宜公主沒來由緊張起來,似對這樁婚事非常關心。
楊云本來是在咸宜公主面前隨口敷衍兩句,沒想到小公主居然急了,好像小公主比他還關心這樁婚事。
“公主,這種事……隨其自然為好。”楊云想了想,沒有打擊咸宜公主的積極性,隨便寬慰一句。
咸宜公主白了楊云一眼,道:“我知道你一定是有什么好辦法,本來我想促成你跟張家小姐的好事,不過那位張令公,既對你有意見,對我也沒好眼色,這件事由我去說……純屬白搭。”
楊云一笑,嘿,總算你這小公主有點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