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高力士以為楊云和張九齡有什么不可調和的矛盾,聽到這話心里一陣發怵,怎么越看越像是老少二人一唱一和,故意推諉,不會是早就商量好這會兒唱雙簧吧?
楊云嘆息一聲,恭敬地向李隆基行禮:“既然張令公如此說,那微臣就謝陛下隆恩。”
張九齡跟著行禮,如此一來,當事雙方都認可,這樁婚事最大的阻礙也就沒了。
李隆基緊蹙的眉頭瞬間舒展開,笑著道:“朕好些日子沒今天這么高興了,本要設宴款待兩位卿家,可朕最近精研道法,略有所得,不可荒怠,就不多挽留你們了,你們兩家快些回去籌備婚事,盡快晚婚,最遲不超過三月……”
“老臣遵旨。”
張九齡恭敬領命。
楊云只是在旁附和一下,沒有太大反應。
隨后李隆基好似著急回內宮,一伸手,招呼高力士過去,正要離開,忽然想起張九齡和楊云還在殿內。
照理說是他把人請來,就該負責把人送走。
“咸宜,你不是要出宮嗎?就替朕送送兩位貴客,你是他們兩家的媒人,看來兩家都少不得給你送謝儀……哈哈。”
李隆基看起來對婚事很關心,但就是裝裝樣子。
楊云要娶誰,跟他關系不大,昨日賜婚不過是因勢利導,隨口說了說,反正又不用他出力。
“兒臣明白,恭送父皇。”咸宜公主則興高采烈,目送李隆基轉入后殿,才陪同楊云和張九齡一起出去。
……
……
從貞觀殿出來,張九齡神色冷漠走在前面,絲毫也沒有跟楊云攀談的意思。
咸宜公主緊追幾步,笑著打趣:“我替兩家說和婚事,未跟你們商議過,我跟楊天師這邊認識已久,私下交情不錯,他應該不會怪責,張令公不會在心里罵我多管閑事吧?”
張九齡道:“謝過公主好意,對于有楊道長這樣的孫女婿,老夫倍感欣慰。”
這話有多言不由衷,完全寫在張九齡臉上,但張九齡沒有一口回絕這婚事,說明他顧慮背后因由,以及朝爭等情況。
若楊云真跟李林甫聯姻,娶了李林甫的女兒,對張家來說不是什么好事,至于孫女是否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葬送一生的幸福,在張九齡這樣傳統的儒者看來,并不太當回事。
一路無話。
楊云不會主動跟張九齡說什么,不然會顯得他攀附權貴,現在把話說開了,本就是咸宜公主自作主張弄出的一攤子事。
楊云以實際行動表明他鮮明的態度:“我也是受害者!”
出了興教門,張九齡向右轉,前往中書省,楊云則跟咸宜公主繼續往應天門方向走去。
張九齡離開,咸宜公主不復先前的拘謹,笑著打趣:“喂,你說是不是該感謝一下我呢?我可是給你找了個舉世無雙的好妻子,既貌美如花,又知情識趣,還品性優良,更有優越的家世背景,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