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張府,知客直接帶他進到張家前院,未來的岳丈張拯親自出來迎接。
“楊道長,久違了。”
張拯對楊云很客氣,無論張家對楊云態度如何,好歹楊云是他的女婿,他看楊云的眼神還算比較和善。
楊云面對老岳丈,不知該如何稱呼,想了想一臉認真地行禮:“見過老泰山。”
老泰山之稱始于宋朝,張拯驟然聽到這稱呼覺得很是新奇有趣,笑著說道:“馬上就要是一家人了,你以后可以時常來府中玩,家里遇到事情你也可以幫忙參謀一二。”
以張拯之意,楊云已是張家人,可問題是楊云并不是入贅,以后來也是需要避諱的,這不是張家主宅,只能算是暫住之所,所以張拯沒把這兒當成家。
在張拯引領下,二人進到張九齡書房,并不見正主出來,也沒見到張國器和張瑜等晚輩,眼下只有張拯一人接待。
“老令公不知幾時回來?”楊云問道。
“快了,我們坐下來慢慢等候。早前家父向家里傳話,說找你來是有一些軍務想跟你聊聊,順帶說說你跟小女成婚之事。”
張拯絲毫也沒擺長輩的架子,言語間非常隨和。
楊云覺得很奇怪,朝中軍務幾時輪到跟我商議了?
張九齡這算幾個意思?
等了許久,外面傳來腳步聲,張九齡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看神色便知其在朝中又遇到什么不順心之事。
“父親,楊公子來了。”
張拯在張九齡面前,改變了對楊云的稱呼。
楊云上前見禮。
畢竟之前入宮謝恩時已見過一面,這婚事征得張九齡同意,若眼下張九齡提出悔婚,那就太沒品了,不是宰相應該做的事情。
“坐吧。”
張九齡進來后,直接在書案后的地席上跪坐下去,然后一抬手對楊云和張拯說道。
張拯跟著跪坐,楊云一看自己站著不合適,便在旁邊的地席上坐下。
張九齡道:“之前你叔父來過,我這邊對你的情況有所了解,你如今虛歲十五,年歲小了些,比起瑜兒還小一歲,若非是陛下賜婚,急于完成婚禮,其實完全可以先定下婚約,過個兩年再成婚也不遲。”
楊云又在琢磨,這話透露了什么意思?
延期成婚么?
張拯道:“父親,您也說了,瑜兒歲數不小,再過兩年,楊公子年歲是起來了,可瑜兒年歲就有些大了。”
這時代,男人成婚一般是十六七,當然也有早的,女孩成婚一般會在及笄前后,早的十二三就已成婚,由于醫療條件太差,人的歲數普遍不高,女孩子稍微成長便有危機意識,希望能早日誕下后代,完全不像后世到十五六歲還是溫室里未經風霜的花骨朵。
“嗯。”
張九齡語氣平和,“眼下婚期已定,你我算是一家人,以后老夫會在朝中多替你說話,有什么事也可私下里商議。”
楊云起身行禮:“多謝張令公栽培。”
怎么說張九齡也是一代大儒,又是當朝宰相,人家開誠布公說要提拔他,楊云不能表現得太過冷漠。
張拯笑道:“父親之前不說有軍務上的事?可是北方邊事有了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