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去見李隆基時,李隆基剛剛起床,拿著一本道經煞有介事地看著。
最近李隆基不問朝事,甚至連大臣都不接見,直接做了個躲在皇宮里蒙蔽視聽的昏君,朝中大小事項全都委托給高力士,滿腦子全都是楊玉環。
“陛下,老臣從外間得知一個消息……有關國舅楊云。”高力士跟李隆基通報時,小心翼翼說話,生怕哪句不合適惹惱了李隆基。
最近李隆基情緒有些反常,暴躁易怒,動不動就大發脾氣,可能是跟楊玉環的關系進展緩慢有關。
李隆基追求的是跟楊玉環長相廝守,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楊玉環吊胃口,需要的時候叫他去,不需要時連見一面都很困難。
李隆基神色淡漠地問道:“國舅楊云?不就是國師嗎?他有何事?”
高力士聲音平緩,一字一字地道:“國師之前說煉丹,全然不見動靜,誰知卻是在洛陽城里弄了個所謂的天方國度,那里氣候跟大唐迥異,日夜顛倒,老奴派人去查看過,已有數百名工匠和壯丁為他做事……”
高力士深諳朝廷規矩,并不是跟李隆基告狀,而是以匯報小道消息的方式,把楊云的秘密,以第三者不相干之人的口吻說出,并沒有參雜任何主觀意見,不說楊云要造反,只是字里行間表現出這層意思。
“國師弄了幾百人,去了個跟大唐日夜顛倒的地方?位置還在洛陽城里……你確定不是說胡話?”
李隆基聽了匯報,滿臉都是不敢置信之色,這明顯違背常理。
高力士篤定地道:“的確如此,聽說那些工匠和力夫都是京師商賈人家幫他找來的,帶過去后,也不知搗鼓些什么,建立了一座大型城寨,聽說還抓了些野人為他所用,這些野人都未開化靈智,若一步步被訓練出來的話,或許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關楊云在營地里鑄造煉丹爐之事,高力士只字不提,只說楊云帶了一群人去了個神秘地方建立勢力,選擇性地進行敘述,可能是覺得這劑猛藥還不夠,又揣測楊云有不軌之心。
李隆基道:“他一個道士,找人去應該是為了煉丹吧。”
高力士湊過去,低聲道:“陛下,若只是煉丹的話,何須幾百人?聽說還在打造一些金屬……再加上抓的蠻民,這事情很不尋常啊。”
“哦?”
到此時,李隆基第一次正視高力士,不過是斜著眼睛看。
做皇帝的,對于自己座下的龍椅最為敏感,他明白了高力士的意思,懷疑楊云有不軌之心,雖說有誣告的成分在內,但李隆基不會介意,下面人有不尋常的舉動,高力士告訴他,其實是忠心的一種體現,當皇帝的對臣民的防備比高力士這種閹貨深多了。
高力士繼續推波助瀾:“老臣還查知,之前這位國師,弄了一批生鐵回去,都是從洛陽周邊搜刮的,后來這些生鐵不知去向,是否有可能被他用在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地方?”
“而且方外之地不服王化,若是陛下不派兵前去管束,就算這位國師對大唐忠誠,可蠻民占了上風,脅迫國師把這些人帶到大唐,而且直接出現在洛陽城里,那時……”
高力士政治嗅覺果然敏銳,經他這一說,李隆基馬上感覺到危機。
如高力士所言,李隆基擔心的并不是楊云在方外之地做什么,而是怕方外之地的人威脅到他的安全,而恰恰這個通道口就在洛陽城里。
也就是說,大唐之地的民眾可以從洛陽去方外之地,而方外之地的人也可以直接到洛陽,洛陽城防再嚴都不管用,如此李隆基怎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