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張九齡已提前得到宮里通傳,以為高力士會帶著楊云直接從宮里過來,卻沒想到楊云會與李林甫走到一起。
“張令公,別見怪,國師不太明白這邊的情況,我不過是帶他到你這里走走,以后他中書侍郎的差事,我不會過問。”
李林甫在張九齡面前擺出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
好像在說,看看我,比你有先見之明,先跟楊云建立起良好關系,你一步遲步步遲,以后有得你好受。
張九齡淡淡一笑,懶得跟李林甫爭論什么,帶著楊云和李林甫進內,把楊云這個中書侍郎承擔的差事講述了一下。
看起來很要緊,但其實不過是管理各地公文,輔佐中書令將差事給解決好,最后一切還是要看剛調任尚書左丞的牛仙客的意見,畢竟牛仙客才是知政事。
大唐中樞這些官職太過混亂,居然多達十多個職務都可以擔任左相,楊云腦袋都有些繞暈了,總而言之,目前他的直屬上司是張九齡,而張九齡直接向牛仙客負責,牛仙客平時也不做主,遇到大事一定會去請示高力士。
這就導致楊云并不是什么朝中的二把手,他這個右相或是副相跟之前的御史大夫一樣有名無實,連張九齡都做不了決斷,楊云也就只能干瞪眼。
不過李林甫明顯把楊云捧到很高的位置上。
最關鍵一點,楊云能時常去見李隆基,有什么重要事情的話可以通過楊云的關系直接跟李隆基匯報。
以前楊云只是虛有其名的御史大夫,就算張九齡和李林甫有事也不會隨便托付楊云去君前奏請,因為那不是楊云的職責范圍。
但楊云上了中書侍郎的官銜后,朝中無論大小事務都可以通過楊云去說,這正是高力士對楊云越發忌憚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是二把手,勝似二把手。
“中書侍郎權責重要,非要坐衙處置不可,每日都需要早些來衙門應卯,若你不至……當日差事便不得過問,有休沐或是病休,也需要老夫準允。”
張九齡在楊云面前依然拿出公事公辦的態度,他的話也是對楊云說,無論你做什么都要聽我這個上官的。
楊云沒去跟張九齡爭論,無論張九齡的態度如何,始終張九齡是他的長輩,同時也是朝中資歷深厚的老前輩。
張九齡的脾性跟楊云的確不怎么對付,楊云不太喜歡跟張九齡這樣雖然才華卓著但思想卻很保守的老家伙共事。
“若遇議事,則往中書門下,與老夫同往……”
張九齡解釋還算詳盡。
所說議事,是大唐宰相級別官員共聚一堂的會議,一般是遇到重大的事情才會召集起來開會。
中書門下設在門下省,也就是俗稱的“政事堂”。
李林甫作為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吏部尚書也有資格進政事堂,而整個大唐有資格進政事堂的人一共有十多位,楊云在其中排名第六,比起黃門侍郎和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六部尚書位次高。
大唐最高權力機關的三省,其職務雖多,但很多并不常設。
張九齡作為中書令,在政事堂的官員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尚書左丞掛知政事頭銜的牛仙客,在張九齡之下就是侍中。
跟張九齡大概說完,楊云便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