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小朝廷制度,除了沒有田制,在賦稅和某些行業上面采用撲買承包制之外,更多的則是類似于道家的無為而治,也就是講究治不禁止即為許可。
在大宋建國初期,這種小朝廷制度能夠讓百姓很好的休養生息,然而到了盛世之時,這種小朝廷制度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朝廷上層懶政不作為,底層官吏仗著手中的權力胡作非為,從朝廷到官府的公信力幾乎為零,民間百姓也不太拿律法當回事兒。
說白了,整個大宋所有的問題,無論怎么繞來繞去的說,歸根結底其實就只有一點,也就是大宋朝廷本身制度和律法的問題。
至于穿越者培訓基地的諸多穿越者們翻來覆去研究的什么不抑兼并、重文抑武、賦稅不合理、冗官冗政冗軍之類的問題,其實都是基于大宋本身的制度和律法問題而衍生出來的。
正所謂治病要治根,不解決這個問題,剩下的無論怎么改變都只能算是治標,根本就治不了本,所以才有了人亡政息的說法——
大宋已經有無數人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弊端甚至打算加以改變,所以才有了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變法和范仲淹主持的慶歷新政。
就連蔡京蔡元長也折騰過崇寧變法,除了推行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等福利制度外,還有新建辟雍、發展太學、恢復設立醫學、創立算學、書學、畫學等專科學校,罷科舉,改由學校取士等等的新政。
然而神奇的是,大宋的皇帝和大臣們主持了一次又一次的變法,最終卻又一次次的以失敗而告終,最后倒霉的反而是原本應該受益的百姓。
對于這種情況,后人可以分析出無數種失敗的原因,穿越者培訓基地更是無數人前撲后繼的爭相穿越,試圖改變這種局面。
但是說來說去,最后導致失敗的原因就只有一個:
大宋的皇帝的手里面沒有軍權!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歷史上凡是數得上號且能夠被人記住名號的王朝,除了得位不正的趙大之外,那些開國皇帝們都不怕天下大亂——
贏胖子動不動就是統一哈統一哈,老流氓拿著儒生的帽子當尿壺,朱重八讓人帶著枷鎖辦公,動不動就能揪起牽連幾萬人的大案。連孔家廟都砸的千古教員更不用說。
為什么?因為這些皇帝手里有軍杈,不怕亂!
而趙家皇帝……
趙大得位不正,杯酒釋兵權之后要靠文人來壓制武將,趙二斧聲燭影,高梁河騎驢漂移之后敗光了開國之軍,趙家皇帝文要與士大夫共天下,武要依靠將門去鎮壓叛亂,自己手里卻沒有一支可靠能打的軍隊。
所以,當趙家皇帝想要變革的時候,大宋那些原本的既得利益集團就會瘋狂反撲,在朝堂上反撲不成就暗戳戳的煽動民間叛亂,而民間又多的是一些樂于殺人放火受招安的殺才……
而趙桓最大的底氣,則來自于弄死完顏宗瀚之后所組建的那支禁軍——有能耐就整個大宋全亂套,大不了就重新打天下!
一想到那支駐扎在汴京城外訓練的禁軍,趙桓的嘴角便忍不住翹了起來:“這一次,朕不光要重新修訂《宋刑統》,還要規定天下女子也可以讀書、做工。”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