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的諸侯很多,地盤都不大,還沒有哪一個諸侯有能力背負起洛陽,因此,龐大的洛陽地區成為勢力空白的地方。
袁譚不忍百姓遭受疾苦,分發了一些糧食。
然后他繼續前往官渡。
陳留太守曹操雖然在和本州的州牧劉岱作戰,但得知袁譚斬殺董卓的消息后,大驚失色,立刻派荀彧帶著糧草禮物迎接袁譚。
荀彧也十分敬佩這位年紀輕輕就誅殺國賊,聲威逐漸遠播的年輕人。
古代消息傳播不快,尤其是冬季里面。
而袁譚歸心似箭,日夜兼程,終于在開春就抵達了南皮。
“大公子,您……您還活著!”
一個游弋在邊境的細作大吃一驚。
“我爺爺叔爺,蔡邕父女他們回來了嗎?”
“早在去年入冬之前就回來了。”細作急忙匯報。
“告訴我父親大人他們……,就說我回來了。”袁譚反而十分從容,他面前的路還很長很長。
一個女孩子的容顏出現在他的腦海中,這才露出歸家的笑容。
細作瘋狂奔馳在逐漸干燥起來的道路上,馬蹄聲傳出去很遠很遠。
“大公子回來啦!大公子誅殺了國賊董卓!”
他振奮呼喊著,雖然他快馬一鞭,但距離城池還有很長的路程,真想一下子飛到城中,整個城池都會因他的到來而震動吧。
為能夠傳播這偉大的功績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田野中,正在春耕的百姓紛紛直起腰抬起頭,因驚訝而錯愕。
而在南皮城中。
郭嘉正在拜別郭圖。
“賢弟,你真的要走嗎?為兄認為,袁公是諸侯當中……。”郭圖還是勸郭嘉留下。
但郭嘉這段時間進一步觀察袁紹后,離去的心意反而比去年更加堅定,已經到了根本不會留下的地步。
郭嘉拱手一禮,他在這數月的時間里面,得到了郭圖的照顧,因此,為了報答,才說出了一番話。
他說道:“在這亂世里面,人們要審時度勢,尤其是我們這樣的人。”
“我們的能力是謀士,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有一位頭腦清醒,眼光獨到,善于用人、納諫的明主。”
“明主的勢力反而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張良追隨高祖之時,高祖還只是一位上不得臺面的抗秦小首領。”
“但高祖善于用人,張良深受高祖的器重和信賴,他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機會,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追隨明主開創大業,自己也青史留名。”
“而袁公雖然有周公般的禮賢下士,但并不善于用人。思考的雖然很多,但大多不得要領。”
“袁公遇到事情,總是要求我們這些謀士為他制定各種各樣的計劃,但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迅速做出反應,顯然缺乏果敢的決斷。”
“這樣的性格在太平之時老成謀國成就不凡,但亂世大多數的機遇稍縱即逝,根本不容人多想。”
“在機遇面前需要有九死一生的氣魄,需要有過人的膽略。因此袁公在亂世想要平定天下,成就大業,是很困難的。”
郭嘉說到這里,整理了一下打有布丁的長衫,背起只是裝著幾件衣服和面餅的簡陋行囊,轉身而去。
若是袁譚在這里,肯定為郭嘉點贊。他分析的很對,袁紹在歷史上何止因為這個性格失去了一二次消滅曹操的機會。
但郭圖認為郭嘉看輕了袁紹,只是一面之詞罷了。但也知道郭嘉是有能力的人,少年時已有遠見,曾經成功預判了黃巾之亂和何進的失敗。
他稍楞了一會,又感到說的不無道理。這才追了出去,“賢弟慢走一步,那大公子呢?這大業總歸需要有人來繼承……。”
“大公子?”郭嘉轉身,微微一笑,眼神里的瞧不上一閃即逝,道:“大公子雖然名聲一直不顯,但去年做的一些善舉,可以看出是一個仁義的君子。但成年以來從沒有做過什么有魄力的事情,他在鄴城募兵之時,雖善待部眾,委以重任,但最多只是孟嘗君罷了。”
“兄長,小弟勸你一句,不要和大公子走的太近。以大公子的能力,是不可能擊敗三公子繼承這個家業的。”
郭嘉走了。他走的很從容,很堅定。未來,當鐵蹄踏在袁家的地方,世人才會驚醒吧,包括郭圖在內。
郭圖又愣住了,對袁譚的忠誠度掉了一點。
“老爺,袁公請您去議事。”
一個管事走近,小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