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3月。
郭嘉的冀州攻略計劃成功實施了。
當公孫瓚的數萬大軍壓境。
當郭圖告訴韓馥,公孫瓚也邀請袁紹平分冀州,而袁紹沒有答應,這是因為不愿看到袁家的門生故吏,就這么被滅族。
膽小怕死的冀州牧韓馥,經過一番思想掙扎以后,宣布退位。作為袁家提拔起來的官員,他把自己的這個位置讓給了袁紹。
而袁紹以三公司空領冀州牧,入主冀州最大的城池,也就是冀州的治所鄴城。
一切看似很平靜,但其中的權謀,兵勢作用,錯綜復雜,稍有不慎就是一敗涂地。
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有三點。
第一:計策好,成功利用了公孫瓚的強橫兵勢。并且也成功運用了袁家的兵勢,對韓馥進行二次壓迫。
第二:四世三公百年的威望,加上誅殺國賊的歷史性功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韓馥是個文臣,并且還是袁逢提拔起來的。他不是一位能夠在亂世中立足的諸侯,他對于戰爭充滿了恐懼。
因此,韓馥想要在亂世中活命,只有一個選擇,就是繼續依附在袁家的羽翼下。
同月。
公孫瓚的兵馬進入易京。
易京三面環水,易守難攻,位于冀北河間郡北部,公孫瓚打算將這里建設成進攻冀北的橋頭堡。
這一日。
公孫瓚在易京召集文武,商議進攻冀北的計劃。
雙方的約定中,他會得到冀州北部地區,而袁紹自然是南部地區。
當時袁家的使者逢紀告訴他,由于袁紹就在冀州內部,而他路遠,所以他需要先出兵進攻冀北地區,袁家才出兵進攻冀南,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公孫瓚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
但身為幽州北平郡的太守,在幽州西部有皇叔劉虞坐鎮,這位老牌的劉皇叔威望極高,就連草原異民族都聽他的話。
進攻這樣一個人,會讓公孫瓚失去聲望,并且也沒有勝利的把握。
因此他唯一擴張的方向就是冀州。
而圍攻韓馥雖然也沒有任何借口,但要知道主意是袁紹出的,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他公孫瓚完全不用背鍋。
所以公孫瓚很快就同意了這個約定。
“賢弟,還沒有袁本初的消息嗎?”公孫瓚在大帳中問道。
公孫越走了出來,“兄長,派出去的使者還沒有任何消息反饋回來。”
公孫瓚來到這里后,先期已經派人去通知袁紹了,因此在這里建設易京要塞的同時,也在等待袁紹出兵的消息。
此時眉頭一皺,隱隱有了不好的預感,“袁本初約我一起進攻冀州,十分膽大。我軍切不可冒進,為他人做嫁衣。”
帳中諸人頓時感到這話說的有道理,若是單獨進兵,韓馥的重兵肯定瞄準本方。那么一來,袁紹就會輕松得到冀州南部,反而本方損兵折將。
“報……,袁公的使者送來了公文。”
這時候,部將嚴綱捧著一卷竹簡走了進來。
“公文?念。”公孫瓚發話道。
隨著嚴綱念出這篇公文,大帳中所有人臉色不好了起來。
這篇文章中,袁紹訓斥公孫瓚帶兵游弋冀州北部邊境的不軌舉動,并以三公司空、冀州牧的身份,命令他馬上退兵回北平。
公孫瓚當時如同后腦勺挨了三棍子,懵了。
千算萬算,沒有算出這是一個計策。
袁本初太無恥了,竟然能夠想出這么歹毒的計策對待他。
大帳中沉寂幾秒后,傳來部眾的咆哮,這才知道本方原來是中計了。
公孫瓚陡然拔出了佩劍,斬斷了面前的案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