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和許多人已經做好了求情的準備。
誰知……。
“此事乃大勢所趨,非戰之過,你先下去休息吧。”
袁紹此刻展現出了一位梟雄的沉穩,面對這等驚天的危急,卻是越顯得冷靜。“諸位,如今戰局對我十分不利。公與,你可有見解?”
公與是沮授的表字。
自從韓馥讓賢后,雖然許多人對于不戰而降頗有緋議,但以袁家的威望入主也必定順理成章。
因此沮授、張郃、辛評等韓馥的手下改為效忠袁紹。
其中沮授的能力最高。
歷史上袁紹入主冀州后,沮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奪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統一河北。
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軍師之一。
后世有人稱贊: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陣法,仰面識天文。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云。
沮授起身進言道:“我軍和十幾萬黃巾力戰,公孫瓚這才得到了一些機會。此時應該以守代攻,退防廣川。打開府庫,招兵買馬,擴充力量,再尋良機與敵一戰。”
他所說廣川位于平原、河間、渤海三郡結合部,只要在這里布置下防線,不但可以防守來自公孫瓚和劉備的威脅,還能夠隨時威脅敵人的腹地。
袁譚不禁點頭,不愧是河北名謀,馬上就找到了最有利的方略。
如今南皮也被公孫瓚奪去了,而他之前布置劉備掌管平原郡也開始發揮作用。
也就是說,冀州幾乎一半的地盤,已經被公孫瓚占領。
袁紹有感于即將來到的大戰,而本方兵馬嚴重不足。
于是,募兵迫在眉睫。
袁紹用冀州多年積累的財富,開始募兵。并且,提升三位公子部眾的規模為五千人。讓他們也各自去招募士兵,填補兵員。
散會后,袁譚第一時間回到了神策軍軍營。
郭嘉、張遼、典韋等人集中到了他的大帳內。
袁譚坐了下來,這才能喝上一口水,道:“家父要募兵了,如今能夠募兵的地方有常山、清河、魏郡等地,也不要跑的太遠,重點在常山這三地,你們各自回去準備一份計劃呈上來。”
郭嘉摸了摸下巴,道:“如今我軍和公孫瓚、劉備、黃巾三線作戰中損失極大,募兵的確是首要任務。不過看起來大公子的部眾只能提升一千人的規模,一定要精挑細選。”
袁譚的神策軍在之前的戰斗中并沒有出動,因此沒有缺額,目前是四千人的規模。
在三位公子中,兵力的數量是最多的。不過募兵結束后,袁尚和袁熙的兵力何止翻了二倍。
郭嘉話音剛落,多名部將走了出來,他們都是昔日袁譚鄴城募兵提拔起來的人,是冀州人。
而張遼、典韋、郭嘉、乃至于汪昭等人都不是冀州人。
“大公子,我家鄉有許多人很想追隨大公子。”其中一人說道。
其他人也是同樣的意思,希望允許他們回鄉,招募同族從軍。
“大公子,我想說句話。”
部將后排的親衛之中,二狗子走了出來。
“你說。”袁譚示意。
二狗子得到允許這才說道:“昔日有幾個兄弟,在鄴城募兵的時候被淘汰了。屬下不止一次接到他們的書信,他們從未放棄過訓練。”
“在大公子新兵營接受過系統訓練的他們,反而保護村落不受流寇山賊的侵襲,他們希望有一天能夠和屬下一樣為大公子效力。”
“屬下請求能夠回到常山郡,重新招募他們從軍。”
袁譚練兵手段可不一般,那可是出自孫子兵法練兵篇,當時花了他價值四五億人民幣的黃金。
這還是其中的一篇,想要學全孫子兵法,沒有幾百億怕是不行。
他聽到這些話語,心里暖洋洋,“奉孝,你看如何?”
郭嘉雖然沒有經歷過鄴城募兵的事情,但卻感同身受,“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能夠更加凝聚神策軍的戰斗力,并且,大公子的威信也會深深扎根在冀州大地上吧。”
袁譚發現郭嘉的忠誠度上升了一點,現在是91了。
他當然同意了。
于是一百多人分成許多募兵小組奔赴各地,召喚以前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