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大本營的轅門外。
旌旗招展,士兵們排出森嚴的鶴翼陣,雙翼之間是敵人的墳場,而此刻是重要人物前進的通道。
三千裝備精良的袁紹嫡系衛隊組成了這個陣勢,他們是數萬袁軍中地位最高的部眾。
然而此刻,衛士們士氣實在不高。究其原因,也能做到心如明鏡。
袁紹駐馬陣勢內部,四周是心腹文武,其中袁尚的神情十分疲憊和羞愧。
馬蹄聲漸漸從遠處傳來。
舉目望去。
是袁譚來了。
他全身披掛,提著金色的道生風云槍,雙截棍懸在腰間,合金的珍貴金屬散發出的色彩,讓他沐浴在一種光輝中。
騎在神駿的龍驪馬上,緩慢但不拖沓的行進。
身后,典韋、張遼、趙云等戰將,皆重鎧,駿馬,各提神兵利器,神情昂揚。
整個的到來,雖然人數不多,但給人的氣勢卻是極大。
這是無畏的氣勢。
絕強的氣勢。
英杰的氣勢。
能夠挑戰天下一切的氣勢。
這氣勢漸漸改變了三千衛隊的士氣,衛士們精神為之一振。
似乎田豐他們這些袁家的文武,充滿了敬畏。
似乎袁尚咬牙切齒,滿是不甘心。
似乎袁紹越來越覺得,袁家需要這個兒子。
袁譚駐馬,目光掃過所有人,停留在他父親這里的時候,翻身下馬。
趙云他們跟著一起下馬。
“拜見父親大人。”
氣勢依舊不減。
袁紹生出一種國之重器蓄勢待發的感覺,頓時臉上火辣辣的,不得不服軟道:“譚兒,就靠你了……。”
袁譚上馬,絕塵而去。
……
振奮的號角再一次響徹磐河,袁譚站在旗艦上,經過一艘又一艘站滿袁軍的船只。
大部隊的袁家士兵在這里飄蕩了一上午,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的突擊,大公子的到來,是否能夠帶來變數呢?
在全軍的注視下,袁譚率領神策軍接替了主攻。
袁紹也親自來到了河上助威。
河對岸,公孫瓚自然對河面上的敵人調動一目了然。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諸侯,只是聽這鼓聲,還有袁軍挺拔的身影無形中散發出的那種氣勢,就知道這一次的突擊部隊非同小可。
他沒有了連勝的喜悅,反而感到接下來的戰斗更加重要,“這次不知又是誰來接替進攻?這應該是敵人最后一次了,只要能夠堅持下來,袁紹就不得不退兵……。”
“父親,是袁譚和他的神策軍!”他的兒子公孫續從河岸處返回。
公孫瓚望去,“袁紹派出了他的大兒子,他也親自來了,這可以肯定是最后的決戰了。”
說起來他麾下這支軍隊在幽州出生入死多年,和異族的作戰中早已經百煉成鋼,這才是連連擊敗袁軍突擊的根本原因。
但這位幽州霸主此刻明顯感到部眾的心態出現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顯然袁譚的神策軍在諸侯討董時期一戰成名,面對這樣一支軍隊是有壓迫感的。
公孫瓚神情嚴肅,“你們看,敵軍的大部隊數量明顯少了許多。少頃袁譚再敗,袁紹不單單結束了這一次的總攻,還會失去之前好不容易得到的優勢,我軍反而能夠進入到戰略反攻階段。”
他并不認為失敗的會是自己,他的部眾也是這樣認為的。
兩支擁有同樣自信的軍隊,即將發生鐵與血的碰撞。也許,還會決定這個亂世的走向。
而袁譚所用的戰術和袁尚是一樣的,其實在目前的條件下,也沒有其他戰術可言。
他直接命令船只停靠在岸邊,只不過,并沒有立刻發動攻擊。
雙方將士隔著十幾步遠相望。
能夠接下主攻任務,神策軍士氣昂揚,而公孫軍的士兵連勝后,也是士氣極高。
紅色的河水,漂浮的尸體,在神策軍船體下流淌。
而染紅這一切的血腥,則是踩在公孫軍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