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開始二次討伐公孫瓚。
雖然在中原地區有曹操進攻徐州,袁術鏖戰劉表,黃巾余黨肆虐青州。
但在北地的惡戰,依舊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
公孫瓚由于在界橋之戰損失很大,并沒有主動迎戰,而是選擇了在易京守備。
易京地處冀州河間郡北部邊境,也就是冀州和幽州的交界帶。
在這里,公孫瓚修建了一座龐大的要塞,命名為易京。
要塞南臨易水,原本只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不毛小高地。
但這里地形極佳,歷史上公孫瓚就在這里挖壕溝十道環繞,挖出的土方又堆積在高地之上,筑營駐兵。
中心的易京要塞高達十丈,內儲糧草百萬斛,欲長期固守再相機出擊。
如今雖然和歷史出現了許多偏差,但公孫瓚依舊選擇這個最佳的地點和袁軍對峙。
雖然易水河是一條小型河流,但由于它的存在,袁軍極具優勢的兵力,無法在易京要塞前全部排開陣勢。
這讓袁軍的進攻陷入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一日。
易京要塞整個建筑上,因為火箭、投石機這些古老工具的打擊下,到處冒著濃煙。
隨著黃昏到來,袁軍停止了進攻,戰場開始變的寧靜。
但人們的心并不平靜。
易京要塞前,橫尸遍野。雖然沒有太多殘肢斷臂,但被砸爛的尸體,血流成河。
被焚燒的焦尸,散發著惡臭。還有待死戰士的悲鳴,交匯出如地獄般的情景。
易水河邊,袁紹面色陰沉。
此時這里聚集的袁軍,和這多日來一樣,已經傷兵滿營,到處哀鴻。
袁尚和袁熙額頭冒汗,口也渴,肚子也餓,但不敢去吃喝什么。
顏良文丑這些大將雖然好一些,但也好不到那里去。
顯而易見,隨著一次次的失敗,袁軍的攻堅更加困難。
而在易京城樓上,卻是另外一幅場景。
公孫瓚自信滿滿,坐在席塌上,故意喝著小酒,看著下面的戰場,對身邊眾人道:“袁紹此刻能有我愜意否?誰還能有我愜意?”
但這番話也表明了他對于失敗退出冀州的不甘心,現在說這些是逆反心理。
不過他目前的狀態的確很愜意,誰還能在大戰的時候喝上米酒,吃著涼拼?
他麾下的部將此刻的心態也和公孫瓚一樣并不輕松,雖然以目前的情況看,袁軍是根本不可能攻破易京要塞的。
并且袁軍主力被大量殺傷,公孫軍的反擊的時刻也越來越近了。
但袁家已經在冀州徹底站穩了腳跟,公孫軍根本無力入侵冀州。以公孫軍領土的貧瘠,很難持久抗衡袁家。
田豫、單經這些幽州大將,對于未來很是擔心,但日子還是要過的。或許未來還有變數也說不定,此刻也是摩拳擦掌,等待著出城反攻。
“主公你看,袁軍撤退了!”田楷眉飛色舞指道。
“呵呵呵……,三日之內,必取袁紹父子性命!”公孫瓚淡淡一笑,心曠神怡中,爵中濁酒一飲而盡。
眾將有些疑惑,雖然袁軍屢敗,但三日之內,這又怎么可能呢?
其實公孫瓚暗中已經聯系了匈奴人。
匈奴的二萬騎兵即將在今天到達戰場,將會成為殺袁紹的利刃。
這件事情,公孫瓚隱瞞了所有人,包括他的兒子,他的部眾都沒有告知。
畢竟幽州的軍隊,包括公孫軍,和匈奴人世代廝殺,父一輩子一輩仇怨極深。
無論人們說他蛇鼠一窩也好,狼狽為奸也罷,為了勝利,他也顧不得這么多了。
而袁紹此刻一天沒有吃喝,又遭受這般煎熬,不得不下令撤退。
另一方面。
夕陽的光芒照耀在易水之南的大地上。
在袁軍連營的大后方,后勤營寨。
中軍大帳前,燃燒著一堆篝火。
篝火旁的架子上,放滿了各式各樣的肉串,散發著燒烤的香氣。
雖然燒烤的氣息大同小異,但最屬這個季節獨特,勾人饞蟲。
袁譚坐在篝火旁,寫著日記。
公元192年3月15日,晴……。
袁軍累攻易京二個月不克,我閑來無事,在營中擼串。
其實這里的人都不知道公元,只知道是初平三年,也就是漢獻帝初平年號的第三年。
并且袁譚的日記本十分獨特,是從百貨大樓里面買的,還有鋼筆,就是字寫的有些歪七扭八。
不過對于自己的字跡不好,他也不以為意。
沒看到典韋他們都震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