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多少能夠明白。
一來是大部分人皆是忠義之輩,二來,袁譚本身的威望不斷提高,注定追隨他的人忠心也會很高。
此刻的袁尚,一直沒動。
他的部眾也是如此,若是有重頭再來一次的機會,哪怕是砍了他們的頭,他們也不會來到這里。
袁譚看去,發現鞠義牽招等人的忠誠度掉了許多。
但也有例外,逢紀的忠誠度就沒掉,依舊是100點。
顯然這位名士軍師知道,上了袁尚的這條船,就不可能下來。
無論多破,都要航行下去。
袁譚當然能夠看出剛才袁尚的得意,此刻當然也要說幾句話,“三弟,徐晃來投我袁家,你可感動否?”
袁尚沒動,他……不敢動。
袁譚又道:“我的人已經接到了,三弟你的人呢,還沒來嗎?”
蓬的一聲。
袁尚仰天倒地,一時間眾人皆驚。
袁譚頓時緊張起來,喊道:“怎么說暈就暈了?鞠義你們這些人還愣著干什么,還不趕緊救我三弟!”
他帶著人走了,只留下袁尚家的一地雞毛。
少頃。
沉靜的夜色中傳來袁尚的怒吼,“逢紀,你必須把事情給我說清楚!”
“三公子,屬下可以對天發誓,荀攸是唉聲嘆氣出來的……。”
……
第二天。
袁紹正在整理衣服,準備去看一看皇帝。
這天下,依舊是漢室的天下。
袁家的勢力還沒有膨脹到可以公然藐視皇帝的地步。
袁尚垂頭喪氣的進來了。
他不得不吞下這苦果。
他知道自己中計了。
也不能不來。
袁紹問道:“兒啊,你怎么愁眉苦臉的,那事情怎么樣了,圣旨可都給你了。”
袁尚欲哭無淚,啥也別說了爹,咱們兩個這次又完蛋了。
簡直就是小母牛不來大姨娘。
咱們兩個加起來,也沒弄過你長子我大哥。
但能這么直白的說嗎?
不能這么說。
一來是這身份地位,不能這么粗魯。
二來袁尚也在里面套著呢。
說出來,第一個被罵死的是他,他大哥一點事情都沒有。
信不信他爹還要夸贊他大哥?
袁尚嘆息一聲道:“父親大人,孩兒去晚了一步,已經拜入到我大哥門下。既如此,我也不好意思跟他搶。”
這是他琢磨一晚后,找到的最佳應對方案。
“……。”
袁紹一時無語,沒想到長子如此精明和快速。
作為袁家的掌舵人,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個個英武不凡,都有袁譚那樣的成就。
但無論他怎么培養,袁尚都沒有任何比肩長子的跡象。
這讓他很失望。
好在,以后的時間還很長。
寬慰道:“有這大度的器宇是對的,雖然你失去了一個徐晃,但卻讓天下更多的人知道了你的胸襟。”
袁尚得到夸獎,反而欲哭無淚,是啊,天下人一定會知道他的胸襟。
若是聲望有數。
袁尚有理由認為自己經歷了昨天的事情后,又成了負數。
每當他稍有起色,就會遭受來自他大哥的滅絕人寰的打擊。
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型的扭曲?
這一段歷史,被他自己創造的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