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士族制度潛規則下的產物。
這也導致了三國時期叛亂是最多的。
如今袁家兵力擴張。
將軍權重。
未來平定更多的地方,文臣治理的范圍越大。
當然喜聞樂見。
就在眾人興致極高的時候。
袁熙站了起來,道:“父親大人,孩兒不善用兵,部眾有五千人就已經足夠了。”
這是在表明一個態度。
二公子不會去爭奪繼承人的位置。
他兵少,袁譚和袁尚也就不會過于拉攏他。
這又是一種明哲保身。
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袁紹猶豫了一番后,還是答應了二兒子的請求,這返回來的一萬五千兵,并沒有再分配給袁譚和袁尚。
袁譚并沒有什么意見,未來的路還很長。
會議結束后。
袁尚向外走,他失去了出征幽州的機會。
現如今,天下傳頌著袁譚和平收復幽州的事跡。
也許,天下人早已經遺忘了袁家還有另外兩位公子。
這次雖然也得到了五千人的擴編名額,但明顯各項還是差距他大哥很大。
真希望他的父親大人能夠再扶持一把。
袁尚也自然是看出來袁紹一直在培養他。
他也很努力。
不過往往天不遂人愿。
他當然也知道,這多是他和他大哥能力上的差距。
也是不甘心的。
“三公子請留步,主公喚您。”
袁尚轉身,是許攸,心里一喜。
少頃。
袁尚出現在了書房,“父親大人?”
“尚兒,為父這里有一件事情交給你去吧。”
“請父親大人示下。”
袁紹起身,走到飾架上,從格子里拿出一件精美的彩陶,“尚兒,記得這是你送給為父的吧。”
袁尚不敢怠慢,“孝敬父親是兒子的本分。”
“花了不少錢吧?”
“這……當時的確是花費了五千貫,這是閆山大師的作品。本說為父親選一個名品,只不過囊中羞澀……。”
袁尚回憶起來,那些名匠的名品,真是價值連城。
劉虞這么多年,能夠在偏遠的地方抵抗公孫瓚,震懾異族,維持軍隊。
全靠薊窯,一定掙了許多錢。
若是沒有薊窯,劉虞早就被公孫瓚給滅了。
袁紹放下彩陶,“你去一次薊縣,整理一下薊窯的事情。”
袁尚聞言立刻喜悅,他早已經通過剛才的對話,明白了袁紹為何單獨找他。
薊窯就是財源。
既然這事情交給他去辦,就能從里面分一杯羹。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男人可以什么都沒有,但不能沒有錢。
有了錢,就可以圈養門客,強化軍隊,提升屬于自己的力量。
有了錢,就能打壓他大哥。
有了錢,通往繼承人的路就會更加順暢,從容自信。
顯然,這是袁紹特別為他準備的資源。
此一刻,袁尚的心已經飛到了薊窯,滿眼全是如花似玉的彩陶。
那么多的名匠,就是等待給他下蛋的金雞。
袁紹當然看出袁尚的喜悅,也很欣慰小兒子能夠從中領悟出這個好處。
提醒道:“你過去后,見到閆山那些名匠,不要因為他們是匠人而小視,反而要優待他們。”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