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看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要知道許多人,想送禮也找不到許攸這樣大的門路。
聯合起來,果然實力雄厚。
以后回到各自窯口,那些地方上的官員,也要敬畏他們三分。
隨著東郭儀演講結束,議事廳傳來雷鳴般的掌聲。
……
緊靠鄴都所在魏郡的廣平郡。
太行山東麓丘陵如巨人環抱的地方,是昔日大周諸侯國邢國的國都。
這里已經是荒涼數百年的地方。
但隨著閆山等千余人到來,
購買了物資,蓋了房子。
已經形成了一個頗有規模的鄉鎮。
此刻還沒有多少知道這里。
但相信未來,這里會出現一座城。
邢丘下。
是袁譚規劃邢窯的第一座窯口。
巨大的窯洞里。
袁譚立在中間的火坑邊上。
不錯,就是火坑,已經放滿了木炭等燃燒物。
圍著這個火坑,四周靠墻的地方有數層平臺,可以放置一千多土胚。
其實對于燒窯,簡單點說的話,就跟烤紅薯差不多。
當然實際操作起來十分復雜。
沒有數年的學習,看火的工作都不讓做的。
袁譚有腦細胞輸入,無論是肌肉記憶,還是知識儲備,瞬間跨越幾十年苦練。
他已經是青花瓷燒制的絕對大師。
“這一火的木炭還少二十斤,這是什么木炭?不要用杉木……。”
袁譚已經累計在這里指導了半個月。
本以為閆山這些很難學會。
沒想到,很意外。
這些名匠,如今理論已經學的差不多了。
制作工藝上,更加超乎袁譚想象,已經徹底掌握了要領。
果然,彩陶和瓷器異曲同工。
如同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不過,這只局限于閆山這些大匠、名匠。
閆山他們站在袁譚四周,此刻于迫切中,又充滿了激動。
“大公子,幸不辱命,現在可以放入土胚,開火封窯了嗎?”葉謙問道。
少頃。
號角聲和鼓聲,交織成莊嚴的樂章,回蕩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母親,你聽,開窯大典!”一個正在玩泥巴,制作土胚的小孩子。擦去額頭上的汗水,摸了自己一臉泥后,喊道。
他的母親,拖著他,奔跑向窯口。
與此同時,圍繞這個窯口的聚集地中,所有人放下了手中的事務。
無論男女老幼,蜂擁而去。
邢窯第一窯,被稱呼為青花窯。
在窯口。
閆山鄭重捧起點燃的三炷香,送到袁譚面前,“大公子,您來上香祭拜神明吧。”
“好。”
這儀式十分莊重,袁譚也不敢怠慢。
隨著他上香,千余人一起跪拜在地,祈求上天。
“禮成,入土胚!”一十三位名匠,一起呼喊道,難掩神情的激動。
弟子們一個個捧著土胚,這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種子。
一一入窯,出窯。
人們鄭重的觀看這一切。
他們燒了多少陶,第一次燒瓷。
“師父,行不行,我好想記得您也研究過這種土,燒出來的陶器不是散架了,就是脆的很。燒彩陶的話,釉色也不明顯。”
一個返回的弟子,看著手上的土痕,怯怯問道。
戴興摸了摸胡子,“這燒的是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