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整齊劃一的說道。
荊州人在整個三國時代,從來不想打仗。劉表在位的時候如此,劉備在這里的時候也如此,關羽在這里的時候也如此,呂蒙在這里的時候也如此。
為什么要打仗呢,大家一起吃肉糜它不香嗎?
這是荊州士族統治階級的普遍想法。
現在也不例外。
“……。”劉表大怒,但沒有表現出來。顯然,這些人是商量好了的。
但退一步講,議和對劉表來說不是壞事。
“議和?袁譚會議和?”他說道。
蒯良起身,作為荊州士族的代表,劉表麾下的第一文官,他可不是只會笑話人。
此刻作為代表發言,“袁家征討中原已經二年多,幾十萬大軍,錢糧損耗相當嚴重了。不可能繼續征討下去……。”
“還有就是,您和袁家有親。”
劉表點了點頭,他認同這個從糧草上的判斷,后一句吃了一驚,“我怎么就能和袁譚有親?”
蒯良道:“主公您難道忘了,上個月您續弦蔡氏。”
話到這里,在對面坐著的水軍大都督蔡瑁,神情稍微尷尬了一下。
“按照輩分,您是袁譚的姐夫。”
臥槽……。劉表懵了,一轉眼成了袁譚的姐夫。
在門當戶對很極端的年代,各家打起來都不要命,但論起來,還都是親戚。
“誰去議和?”
“伊籍。”蒯良指過去。
伊籍嘆了口氣,這種苦差事,總是輪到他這個小士族去。
少頃。
劉表回到后府,提起了毛筆,需要修書一封,然后伊籍才好去議和。
一個字還沒來得及寫。
一個親戚來了。
黃承彥。
黃承彥是漢末三國時期沔陽名士,南郡大士蔡諷的女婿,荊州名士上層圈子成員之一。
可能這個人不太為人所知,但他的女兒叫黃月英,未來嫁了一個漢子叫諸葛亮。
這就太熟悉了。
《襄陽耆舊記》記載:在漢末,諸蔡最盛,蔡諷姊適太尉張溫,長女為黃承彥妻,小女為劉景升后婦,瑁之姊也。
也就是說,黃承彥的夫人、劉表的夫人是姐妹,一個是荊州大都督蔡瑁的姐姐,一個是妹妹,大家都是親戚。
雖然黃承彥比劉表的歲數小的多,但劉表老牛吃嫩草,就必須是人家的妹夫。
老妹夫劉表不厭其煩,顯然早就知道黃承彥來找他的原因,“我沒有辦法,我不是告訴你了嗎,我各家都問了,沒人愿意娶你女兒黃月英。你也不看看現在是什么時候,大兵壓境,你還來說這些?”
劉表對黃承彥很頭疼,來了已經不止一次了。你說一個黃毛女,簡直就是個女妖。士族最講究這個傳承,傳承人家一家子黃毛?這誰愿意娶?
若是強行指婚,你黃家是得勁了,他這張老臉放什么地方?
“明公,您再想想辦法,那可是您的外甥女呀。”
黃承彥只有一個女兒黃月英,說起來,亭亭玉立,大長腿,要身材有身材,要才藝有才藝,誰知道相貌長成了那樣,人稱黃毛藍眼白羅剎。
到了結婚的年齡,找不到夫君。
各家跑斷了腿,沒人同意,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劉表這里。
劉表徹底煩了,“你怎么不去找袁譚呀?”
“為什么找袁譚?”黃承彥被說楞了,難道袁譚喜歡金發碧眼的美女嗎?
別人說他女兒是黃毛,他自己個稱呼為金發,這樣動聽一些。
劉表淡淡道:“袁譚的夫人蔡琰是蔡邕的女兒,按照蔡氏族譜的輩分來說,他還是你妹夫呢。你怎么不去找他想想辦法,畢竟黃月英是他外甥女。”
“……。”黃承彥。被一口氣噎的上不來。
他只好離開了,不過路上還真是不免在想,是啊,按照輩分他是袁譚的姐夫……。
不過洛陽蔡氏那一支就有點遠了,但那也是親戚。
黃月英是他外甥女。
袁家手下的士族,就要被劉表多多了。
怎么著,也要安排一個門當戶對的吧?
記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