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身體可還好。”袁譚說道。
對于袁逢來說,一個兒子為祖先掃墓,一個兒子為祖先打天下,這是最好的結局,笑道:“孫兒,你用驢皮熬膠,簡直是神術,比什么煉丹強多了。你看看我這身子骨,硬朗著呢。”
說完真的捋起來袖子,露出瘦骨嶙峋的手臂,還彎了彎。
“老祖是咱們袁家最長壽的人。”
“萬壽無疆。”
族人們紛紛說道。
袁逢笑道:“那也是靠我長孫。”
另一邊。
袁紹對袁尚道:“還需努力,多向你大哥學習。族人們,要多親近,逢年過節,人到不了,禮物可以到。誰家有個什么事情,要主動一些,這些方面,你也是差距你大哥太多。”
袁尚也委屈,我大哥多厲害,家里的垃圾都被族人哄搶。不過,也的確感到沒有主動去照拂族人,“父親教誨,孩兒銘記于心。”
又道:“父親大人,孩兒有一個有關國家大事的條陳,想要跟您說說。”
“哦?”袁紹聞言很欣慰,“你說說。”
“孩兒認為,應該在京城附近修建幾座衛城。”
衛城就是兵城。
袁紹打算清理王允這些人,難度是不會有的。但漢室四百多年,遺老遺少很多,修建衛城可以拱衛國都,防止這些打下去的人在帝國核心作亂。
核心若是亂了,外面那些諸侯肯定會趁機攻城掠地,首尾不得兼顧。
另一方面,袁尚也暗示,神策府在京城外大營的兵勢極強。
袁紹十分重視這件事情。
……
豎日,朝會。
“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臣袁尚有本啟奏。”
“衛將軍何事啟奏?”漢獻帝劉協知道自己目前就是個工具人。
袁尚隨后說出了衛城的事情,理由很充分,拱衛國都的安全。
袁紹道:“諸位臣公以為如何?”
在他早有的授意下,許多官員站出來表示贊同。
王允走了出來,“陛下,丞相,國都四周安寧太平,連成雙的盜匪都沒有。修建衛城,勞民傷財,微臣以為,還需從長計議。”
話音剛落。
馬日磾、董承等人,紛紛走出來贊同。
袁紹冷眼相看,這部分人,超過了朝廷百官的一半,總是給他掣肘。
此刻已經下定決心清理這些人,要知道有些人在,在行政上面,會有很多問題出現,影響袁家發展節奏是肯定的。
道:“衛城既兵城,此事可以先從軍費中調撥一部分開始運營。”
王允心里一笑,那行,那你兵馬的發展就耽誤了,反正是不能讓袁家得勁。
“還有事情嗎?”漢獻帝不愿繼續在這里待下去了。
“臣袁譚有本啟奏。”
“……。”漢獻帝,只好繼續當工具人,“大將軍何事啟奏?”
袁譚走出來,“如今北地、中原,升平,但荊州江東等地,宵小依舊猖獗,不服朝廷治理。想要平定這些亂賊,沒有水軍是不行的……。”
他提出要建立水軍,為未來的南下做準備。
袁尚就琢磨著為什么不在家族里面提出來,這是要打他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