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之前也聽到過這番話,此刻心情澎湃起來。
諸葛亮暗暗點頭,心想神策商會的人數以百萬計算。
神策府的將士是神策兒郎,神策商會的人,也漸漸是神策兒郎。
神策商會,百姓們心中一動。
神策商會就是中土商會。
也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中土商會在百姓的心中成為了一個特殊的存在。
中土商會的存在,讓百姓們能夠買到以前買不起的商品。逢年過節,還會救助貧困的人。
這是袁譚要求的,無形中,增加了無窮的聲望。
袁譚走下去,“值此危難之際,我神策兒郎,要挺身而出,引領四周的百姓共渡難關。今日,誰愿與我袁譚并肩作戰?”
老者請求使用一下大喇叭,喊道:“和那些浴血殺出,保國安民的神策將士相比。我們這些人,根本不配自稱神策兒郎。然往日里許多人以神策兒郎自居,得到人們的尊敬,經常說輔佐大公子平定天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當這一切過去,你們誰又能對子孫后代訴說,你們是真正的神策兒郎?”
老者上了歲數,中氣不足,這番話沒有什么氣魄,但卻如海嘯一般刮過所至的地方。
老者的小孫孫不再哭泣,已經成長起來,崇敬的目光看著那面旗幟,看著袁譚,更看著他的爺爺。
力量,在萌芽,在茁壯成長。
諸葛亮發現,四周的人群陣勢不斷震動。許多人在四周人尊敬的目光注視下,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出來。
諸葛亮激動不已,看著匯聚在這旗幟下的神策人,和目光更加崇敬的百姓。他也就知道,從此之后,神策商會的人也開始蛻變,成為袁譚平定亂世的中流砥柱之一。
……
一面面神策旗幟,出現在了壽春各處。
神策兒郎奔走在百姓之中。
在這樣的嚴峻時刻,百姓無比渴望有人能夠力挽狂瀾,保護和帶領他們。如果真的有人可以力挽狂瀾,又有誰可以和仁德布于四海,威名鎮壓宵小的袁家大公子相比?
安撫工作變的格外順利。
迎風招展的神策旗幟下,無序的狀態立刻結束,數十萬百姓開始有組織的自救。
事實證明,神策商會的兒郎也是可以信任的。他們在各自的地方很有威望,而這一切是袁譚為他們帶來的。反過來,他們的威望匯聚就是袁譚的天下威名,相輔相成。
“母親,他是大公子,他竟然是大公子!”步練師搖晃著徐氏,嬌呼,“母親你抓痛我了。”
“是你先抓痛我的。女兒,這一下我們有救了。在這旗幟下,再不會有人敢欺負我們。”
“是啊,大公子說了,物資馬上就到。神策商會首先開倉放糧,大家都可以安全的渡過大難了。一個人,一面旗幟,一句話,就拯救了壽春五十萬百姓,他真的如傳聞般,頂天立地的豪杰!”
其實徐氏的話里還有其他意思,只不過步練師沒聽出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將會成為神策府的信條之一,壽春將會重建,遠比往日更加繁華。袁譚的這句話,為百姓注入了更強的活力。
城頭每一面袁家的旗幟旁,出現了神策的旗幟。
一股力量在匯聚,并不單單是壽春,而是這整個天下。
諸葛亮多年后描述,一面小小的旗幟,就復蘇了幾十萬百姓已經死去的心,并溫暖了天下億萬萬人。
這面旗幟的力量,逐漸無與倫比的強大,乃至于只要高舉著它,炎黃子孫就可以昂首闊步在任何的地方。
神策兒郎,鐵血報國,生死追隨大公子。歷史的長河必將銘記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