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都鄴城。
皇宮大殿,龍臺上的漢獻帝如行尸走肉。
劉皇叔在荊州大敗給了袁譚,讓這位漢朝皇帝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其實從袁紹稱王那時候起,漢朝實際上已經結束了。
只不過袁紹還沒有一統天下,不好意思稱帝而已。
今天的唐王袁紹,坐在大殿上憂心忡忡。
因為宮中的地動儀在前兩天,吐出來一個龍珠。
地動儀:中土漢朝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杰作,發明于公元132年。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每個方位上均有一個龍頭咬著一顆龍珠,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與其對應。任何方位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的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地震在現代也是滔天的大災難,在古代更是恐怖的不可想象。
流民、暴亂、揭竿而起……,對任何朝代都是致命的打擊。
如今朝廷分為四派。
袁紹。
袁譚。
袁尚。
袁熙。
袁紹和袁尚是穿一條褲子的。
袁熙是明哲保身派的代表人物。
之前還有以王允為首的漢臣,現在已經消失了。雖然少了一派,但朝廷的漩渦更加兇險和復雜。
尤其是袁譚和袁紹袁尚之間的爭權奪利,基本上已經明面化了。
不過在大是大非面前,四派是一條心的。
司徒沮授走了出來,“大王不必擔心,一定是荒郊野地……。”
這時候,有關地震的消息到了。
經過通傳,使者上殿,哭拜在地,“陛下、大王,我壽春,壽春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城中全部成為了廢墟……。”
什么!
滿朝文武一齊色變。
壽春啊!漢獻帝立刻瞪大了眼睛,終于有了精神。壽春可是大型城市,幾十萬難民擴散出去,必定牽動幾百萬人混亂,活該。
袁紹震驚了,神情蒼白,起身連道:“壽春……壽春……。”
壽春可是淮南最大的城池,并且是合肥前線的后腰,這里地震整個淮南就完了。
百官都慌了,經驗告訴他們,馬上就會有暴亂出來,弄不好那些受災的百姓現在已經暴亂了。
“父王,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救災,馬上派出欽差大臣,調集救災物資。”袁尚走了出來,大義凜然果決,加了不少印象分。
這道理袁紹能不懂嗎?心想兒啊,救災要花多少錢你算過嗎?
剛剛結束了荊州的大戰,如果連上前年的雍涼作戰。也就是說,袁家連年征戰。
“國庫還有多少錢?”
“還有一百二十三萬貫。”沮授走出來艱難的說道。
這最多也就是二百多萬兩白銀的購買力,最多救一個縣,而壽春這樣的大城,杯水車薪。
畢竟這是一項持續救援,可不是管幾頓飯就能完事的。
這種持續投入對于任何朝廷來說都是最可怕的災難。
在司馬懿的暗示下,袁尚不吭聲了,縮了回去。
這口黑鍋別說是他了,就連袁紹也背不動。
反正這個季度肯定背不動,下個季度的話,也不用背了,直接派兵鎮壓暴亂就可以了。
那也要花錢,還毀名聲。
袁紹看著滿朝寂靜的文武,深知這黑鍋背定了。在通往大皇帝寶座的路上,倒退了好幾步,南邊的那些諸侯何止前進了好幾步。
可惜袁譚沒在,若是不然,豈不是可以派他去賑災,正好甩鍋。袁紹和袁尚嘆息一聲,心想袁譚走的可真及時。
這時候,一個宦官走了進來,看了看沉寂的大殿,就算在門口也能夠感受到那種壓力,小心道:“啟奏陛下、大王,壽春又來了一位使者。”
少頃。
使者蹬蹬跑上點,看到袁紹,無視皇帝,嘭嘭嘭提著下擺跑到一排顏色不同的大理石前。這是臣子能夠前進的最前沿,距離袁紹還有五六十米,噗通跪倒在地。
“壽春情況如何了?”袁紹焦急問道。
“大王……。”使者的哭聲回蕩在足球場大的輝煌大殿中。
袁紹臉色一變,完了,黑鍋背定了。
漢獻帝,╰(*°▽°*)╯,一定是發生民變了,人望盡失,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