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傳說里,玄木菩薩,二勝六莊嚴之一,通曉八萬四千法門,他的聲音響徹南瞻部洲,以及三十三天等上天界。
公元3到4世紀,也就是現在這個時期,玄木的思想傳到中土,立刻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并且很快影響了中土的發展。并且,高麗、倭國等國家,都被其影響。
這個一米六的老頭不簡單。
“彌陀佛,%$%&……%$%&。”玄木一陣發言。
滿朝人就聽明白了彌陀佛,就如同功夫,英語發音也叫功夫。
其他都是天竺話,一個字都沒聽明白。
“%$%&……%$%&。”玄木又說了一通。
袁紹滿頭大汗,本想彰顯一下上國的風采,連人家的話都聽不明白,立刻想起了馬鳴。
馬鳴就是天竺人,又懂漢語,立刻道:“快,請馬鳴國師。”
“不必了。”玄木用中土話淡淡道。
百官皆驚。
袁紹驚道:“大師您懂中土話?”
“然也。”玄木合十一禮,“彌陀佛,此來二年有余,路上學而時習之。”
眾人敬佩的目光。
袁尚此刻走了出來,鄭重道:“大師,您說您路上走兩年多?”
“是的。”玄木回憶里滿是艱辛的神情。
“真是令人尊敬的征程。”袁尚也合十一禮。心里樂開了花,和袁紹對視一眼。
來都兩年多,一來一回,這就是五年。
父子二人:╰(*°▽°*)╯
到時候袁譚消失五年,回來就看到了統一的天下,和只剩下空殼的神策府。
已經打定主意,除了神策府的女眷,什么也不給袁譚剩下。
袁紹頓感這就是天賜的打發老大的機會,道:“早就等待大師的到來,開壇講經傳法。本王準備了水陸大會,選拔賢才,去西天取經。大師可先到大雷音寺去休息,來日我們再詳談。”
和玄木的對話,無異于國與國之間,不能倉促,雙方都要準備,溝通。只談,談得來的,以免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然后玄木走了。
袁紹道:“譚兒,你是大王子,又是大將軍,人望高,你來籌備和主持大會,我和陛下百官都會去參加。”
袁譚想了想,沒有什么壞處,主持籌備這樣的大會,反而有許多好處。
隱秘中,和荀攸荀彧等人溝通了一下。郭嘉諸葛亮有些出身貧寒,他們是沒有官位上朝的。上朝期間,荀攸荀彧他們就是臨場的軍師。
這種好事為什么不讓三王子去?
這是軍師們想到的最重要的環節。
不過轉念又一想,大王子自從凱旋而歸后,一直沒有安排什么具體的差事。無論以影響力還是能力,穩壓袁尚一大截。
若是這還讓袁尚去,就有些明著不要臉了。
到時候王朗他們肯定會鬧起來,袁紹也無法收場。
袁譚也就把這事情接了下來。
……
時夜。
唐王宮。
“爹!我大哥一點沒看出來,還很高興的去籌備。”袁尚神采飛揚的到來。
“呵呵呵……。”袁紹笑了,終于贏了他大兒子一次。
一直以來,袁紹作為唐王,作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其實從來沒有真正執掌過大權,或者應該說他的大權是殘缺不全的。
他需要顧及他的大兒子。
還要聽別人說他是個花瓶。
還要看他大兒子的臉色。
也許,他扶植袁尚并非只是因為喜愛,也是為了成為一名真正的王者。
不管怎么說,多年以后,他終于贏了。有足夠的理由把他大兒子‘發配’出去。
而他家老大現在還被蒙在鼓里。
這讓他終于有了王者的成就感。
袁紹憑欄處,瀟瀟雨歇,待長子走后,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