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誰得到了民心,誰就得到了天下。
袁譚是威望極大,但數千年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絕非虛言。
袁紹活著的時候肯定會動手處理袁譚,因為他若是死了,袁尚根本斗不過他大哥。
想要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大旗下和便宜老爹作斗爭,人心是最重要的。
所以袁譚需要做為國為民的大事,以保證自己的競爭力。
現在不打仗了,就全靠政務。
“扶貧工作是不錯,影響力大,范圍廣,但投入也極高。”諸葛亮搖著羽扇,神情凝重。
龐統也說道:“并且會有很多人下絆子,摘果子。”
暗指袁紹袁尚司馬懿那些人。
要知道那時候人家是皇帝,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人家說了算。如果斗爭起來,這扶貧名聲撈不著,沒準還會成為黑鍋。
這都是肯定會發生的事情。
老賈詡作為提出者,聽到這些難點,也沒有不高興。無論任何事情,對手肯定都會下絆子,還占據著君王大義,權利、道德的制高點。
又能為百姓辦事,又不困難,數千年來,哪有這樣的事情。
所以,神策府的這些核心文武,已經做好了艱苦斗爭的準備,乃至于付出生命。
隨著禪讓的日期臨近,這才直觀的感到袁紹稱帝后,所帶來的龐大影響。
對手的籌碼以幾何力倍增。
真的稱帝后,壓力會變的更大。
袁譚眼瞅著心腹們默默喝茶,神情越來越凝重,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壓力。
如果沒有非常的手段,面對一位開國皇帝,真的沒什么勝算。
只要袁紹不做錯事情,是穩贏的。
“趁著這個機會,我告訴你們一個事情。”袁譚從容道。
“大公子?”眾人傾聽的目光。
“我準備培育一大批種子。”袁譚。
郭嘉是首席軍師,問道:“大公子,是什么種子?”
“土豆。”
“土豆是什么?”
無論是趙云這些武將,還是郭嘉這些軍師,根本不知道土豆。
袁譚也就耐心講解,“土豆是一種主糧,品性耐旱,并且可以適應天下各地的土壤。”
眾人恍然大悟,這是要種地,發現了一種新的農作物,既然是主糧的話,豐富了百姓的餐桌。
剛才他們還說要扶貧,對于這個時代,吃飽了飯,就等于扶貧。
“畝產多少啊大公子。”賈詡首先提出來的扶貧,對于新品種,首先關心的就是產量,因此問道。
袁譚點點頭,“一般的話是三千斤,大豐收能有五千多斤。”
“噢,這個土豆不錯呀,能產三百,什么,三千?五千!”
阿噗,就看到了大堂上飄起了彩虹,諸葛亮等人紛紛茶水對天噴。
“咳咳咳。”賈詡剛才說話沒喝茶,但也被一口空氣差點噎死。
這些時代的名臣良將們,個個全都震驚了。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主糧日常有三百斤就燒高香了,如果有四五百斤,那都是大豐收。皇帝都要祭拜天地,感謝上蒼的。
這邊好家伙,三千斤,一畝頂十畝地。那以后哪里還有饑荒,文景之治都無法做到。
大公子,切不可開這種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