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你只要睡著就可以了。”孟淵說道,“穿越時空涉及到量子領域,普通人如果不是處在睡眠或者昏迷狀態,很容易被巨大的信息波沖擊成白癡……”
“知道了,知道了。”周數不等孟淵忽悠完,連連點頭。
聽那東西有個屁用,他是語文老師,不懂那些,現在只想回家。
進入烏篷中坐下依靠著,周數調整到一個舒服的姿勢,盡量平復激動的心情。
他原本以為自己要好一會兒才能夠睡著。
可是這樣完全放松下來后,疲憊之感如潮水一般涌來,不到兩分鐘時間,周數就發出了響亮無比的鼾聲。
“應該結束了。”孟淵站在船頭,看向沉睡的周數。
沒過幾分鐘,周圍的一切突然靜止,河水不在流淌,水面的涼風,周數的鼾聲一塊凝固在半空中。
緊接著,周遭如鏡子般破碎。
孟淵轉頭,看向遠處的那座城市,一輪明月懸掛高空,驚鴻一瞥。
“剛才好像沒有啊……”
閉著的雙眼睜開,熟悉的診療室,孟淵抓著周數的手腕。
放下周數的手臂,孟淵依靠在椅背上,夢境之力涌現,匯入他的身軀。
“二十五天嗎?讓我算一算。”這次碎夢,為孟淵帶來了二十五天的時間,可謂不少。
不過在真實之夢中,孟淵的消耗也不小。
首先是具象化物品的消耗,具象化黑手一次10個小時,黑步一次20個小時,凝膠炸彈15個小時,手電筒一次1個小時,還有一共具象化了六次的小型定時炸彈,每個消耗五小時時間,一共30個小時。
所有的具象化加起來,76個小時,三天多一些時間。
最大的消耗,則是在對鋼叉的“解析”上,足足耗費了20天的時間壽命。
兩者相見,孟淵在時間上的真正收益為44個小時,接近兩天。
實力上嘛,多出了一柄像飛劍一樣的鋼叉。
從此學會“御叉術”,可喜可賀。
孟淵重新閉上雙眼,一只手伸出,似乎在虛空勾勒著什么。
在他的腦海中,那柄鋼叉浮現,旋轉著,展現在孟淵“眼前”。
隨著孟淵伸手勾畫的動作,外形一點點發生變化,從鋼叉逐漸變成了一把三尖兩刃刀。
孟淵對自己的具象化物品,能夠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變。
外形,內在,或者兩者都行。
但這種改變不會太大,不會出現“這東西看上去像是一個打火機,其實它是一架高達”這種情況。
鋼叉變成三尖兩刃刀就是外形上的變化極限了,或者變成一把長槍也可以,但如果變成一把劍,就不行。
內在的一些變化,除了槍械的“自動換彈”外,更多體現“適應性”上面。
就是不管具象化之物,原本的使用條件多么苛刻,只要被解析,能夠具象化了,對孟淵來說就不存在任何限制。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孟淵看見一輛車,想要具象化,但車上沒有鑰匙,也沒有油。
被解析后具象化出來的車,孟淵就可以直接開,不存在因為沒有鑰匙、汽油,這些開車條件沒有達到而無法開車的情況。
————
突然更新,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推薦票有沒有?
好吧,其實是忘記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