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可想而知,徐光啟這個小老頭對這個計劃是十分的贊同并且支持,
用徐光啟的話說,一旦朝廷可以煉制這么多的鋼鐵,就可以用來打造更多的兵器和鎧甲,同時還可以制造更多的農具。
這對大明朝上下都是好事情,還可以促進挖礦業的發展。
如果把這些鋼鐵賣了賺錢,也能為朝廷增加收入,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同時在朱由校的指導下,百工院那邊還搞出了水力沖壓機,使用水力沖壓機來鍛造盔甲,效果非常的好。
當下的鋼鐵不合格,需要更加多的鋼鐵廠生產的鋼鐵來完成一次沖壓。
倒不是說現在鍛造的鋼鐵不好,而是柔韌度不夠,不適合進行沖壓,想要進行沖壓就需要重新調整,比起建造新的鋼鐵廠更麻煩。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朱由校第一次見到了大明打造的板甲,是由水力沖壓而成的。
最后是朱由校聽說過一句話,拋開重量談防御就是耍流氓。
但是板甲在同等的重量之下,的確有更好的防御力。關鍵是它能夠通過水力沖壓機大規模的、快速的量產,這是普通的盔甲制造比不了的。
刀槍劍戟也是一樣,全部都可以沖壓一次成型,制造的速度還非常快。
在得到這樣的結果之后,朱由校就有些攔不住了,這個政策得到了徐光啟的支持。
等到朱由校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完,徐光啟就已經把這個政策提交到了內閣,然后就得到了孫承宗的支持。
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政策就在內閣那邊通過了。
現在這里已經拆了,外面已經開始選址建造新的鋼鐵廠了,具體選址還沒有定下來。
不過朱由校估計也就是那么幾個地方,北京城附近有鐵有煤的地方并不多,但是其實也不少。
可以放眼到河北省去,后世的河北省,反正朱由校覺得徐光啟他們肯定會選一個好地方。
這件事情朱由校自然也是支持的,他一直擔心的就是銀子的問題。
要知道朝廷上下的開銷可不小,雖然前一段時間自己抄家得了一些銀子,但是越往后的開銷就越大。
無論是遼東還是西北,那里都將會成為十分龐大的燒錢區域。
“回陛下,戶部的銀子暫時夠用。”徐光啟開口說道。
不過徐光啟有一些猶豫,想說什么又怕刺激到朱由校一樣,沒有繼續說出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看著徐光啟這個模樣,朱由校自己先笑了,看著徐光啟說道:“愛卿有什么話但講無妨,朕雖然不敢自詡明君,可是這虛心納諫還是能夠做到的。”
“是,陛下。”聽了朱由校的話,徐光啟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一樣,面容嚴肅地說道:“陛下,國用不足,朝廷各個地方都缺錢。京城在編練新軍,遼東也在花錢,各地天災頻繁,朝廷正是用錢的時候。臣覺得是不是把宮里的營建停一停?”
說完這句話之后,徐光啟就不再開口了,躬著身子低著頭就那么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這句話出來之后,在場的人全都不吱聲了,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掐住了脖子,又像是被瞬間凍僵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