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朱由校讓陳洪把這份題本拿出來,直接給批紅,意思就是很明顯了,徐光啟說的這件事情,朕準了。
那么就會進入接下來的一步,題本會被送回內閣,交由內閣按照皇帝批準的去執行。這份題本就會成為朝廷的政令,按照政令的執行標準去執行。
看起來只是朱由校的一句話,但事實上卻是事情已經定下來了。
于是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徐光啟的題本被準了,內務府那邊的事情可以繼續了;戶部那邊也會先成立一個衙門,具體的會怎么弄,需要徐光啟再上題本。
于是這件事情就這么敲定了下來。
但是臣子不干了。
之前還說讓我們商量,我們都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好好的反對一下了,怎么就突然就準了呢?
事出如此突然,那么肯定是有原因。
于是大家就開始查這件事情,很快就有了結果。
這種事情本來就瞞不住人,被查出來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原來是內務府的領班大臣張國紀進宮去求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又求了陛下,所以這件事情就這么過了。
一時之間臣子們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有人覺得皇帝這么做太過了,需要上書好好的彈劾一下。
這是外戚干政,這是絕對不能夠被允許的!
不過更多的朝臣卻不鉆這個牛角尖,他們知道這個事沒辦法計較。至于說外戚干政,大明朝就不存在這樣的土壤,頂多就是瞎鬧騰,根本就是毫無作用。
這讓人們想到了另外一位皇親國戚,那就是隆慶帝的娘家,那國丈就挺過分的。
這件事情大家也都知道,這隆慶帝的國丈不但經常跑到皇宮里面求賞賜,還和自己的女兒撒潑打滾,還干過更多更可惡的事情!
可是你能把他怎么樣?
你是能把他抓起來治罪,還是能夠殺了他?
根本都不現實。
不過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反正不外乎一個國丈,他能做的事情少,危害也大不到哪里去。
可是國丈在內務府就不一樣了,他掌控著內務府,這里面就有問題了。
于是官員們很快就達成了一個共識,應該盡快把這個國丈給弄出內務府。
只要他不在內務府搗亂,乖乖的回去做他的國丈。這不就沒有什么事情了嗎?
于是一時之間彈劾張國紀的題本不少,而且聲勢浩大,顯然就是有人要把他給搞下去。
只不過這些題本都沒有什么回應,全部都被朱由校給留中了。說白了那就一句話,皇帝就是不想處置這位國丈。
于是無數人更興奮了,拿出了一定要把國丈給拿下的態度。
其實這也很簡單,當一個人被拿不下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個山頭、一個標榜。如果誰能夠把他給拿下,那么誰就能夠獲得更高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