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承宗看來,大明現在真的能打贏了,遼東的軍隊已經恢復了實力。
尤其是在這一次山東之行,孫承宗已經見識到了大明新軍的厲害。這一年多以來制造的火器,那些火炮、火槍足夠對遼東野豬皮形成壓倒之勢。
朝中的錢雖然不多,但是現在也有,足夠用了。
何況陛下年前已經讓人收集了很多糧食,足以支撐大軍開拔。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仗打贏根本沒有問題。即便不能夠消滅努爾哈赤,收復清河、鐵嶺問題也不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戰沒有什么不打的理由。
朱由校看了一眼孫承宗,有些遲疑。
在朱由校的心里面,孫承宗所以為的這些優勢根本就遠遠談不上優勢,更談不上什么壓倒性的優勢。
朱由校的設想根本還沒有達成,軍隊也沒有建設完畢。
雖然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朱由校向新軍和百工坊鋼鐵廠投入了小一千萬兩白銀。但是在朱由校看來,這還遠遠不夠,這與他心中所設所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朱由校現在僅僅有一萬五千新軍,這一萬五千名新軍剛剛完成整備,裝備也剛剛到位,步炮協同的訓練也剛剛開始,騎兵與炮兵的配合還不協調,一切的一切都還在摸索當中。
把這樣的軍隊拉上去打仗,風險實在太大。
何況火炮開發沒有完成,火槍的制造也沒有完成,燧發槍剛剛研制成功。金屬定裝炮彈等等東西都還沒有開發完成,朱由校覺得這一仗不好打。
至于遼東,反正也不著急,讓野豬皮鬧騰也鬧騰不出什么大事情。
在原本的歷史上,到了崇禎十七年,野豬皮也沒能打進來。如果不是民間的起義不斷、大明丟了京城、吳三桂投降,野豬皮他們打得進來?
既然他們打不進來,又何苦著急去消滅他們?
整頓好國內才是關鍵。大明這么大一個國家,戰爭的潛力是非常可怕的,尤其在這個時代。
不要說把大明的戰爭潛力全部開發出來,哪怕只開發出來五分之一,那個時候才能夠形成碾壓的態勢。
所以在朱由校看來,現在就根本不適合在遼東開打。
見到朱由校猶豫,孫承宗看了一眼徐光啟。
兩人雖然不是一派,平時偶有爭執,不過有一點上兩人是相同的,那就是對遼東的態度、對戰爭的態度。
兩人都曾想過練新軍,都對大明的軍隊不滿。現在有了這樣的軍隊,他們自然是想要拉到遼東去打一仗,想要重振軍隊的生威。
他們不知道皇帝在猶豫什么,現在的情況是肯定能打贏,有什么好糾結的?
徐光啟見孫承宗看自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于是徐光啟也向前走了一步,直接說道:“陛下,百工院那邊已經準備了很多的武器,很快就能夠把戚金將軍的五萬人全都裝備完畢。這一戰臣有信心,必然能夠打贏。”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啟說道:“能保證人手一支燧發槍嗎?”
聽了這話,徐光啟頓時就有些無語。
陛下居然想要人手一支燧發槍?
這想法也太天真了。
看了一眼朱由校,徐光啟遲疑著說道:“現在以百工院的產量,每個月大概能產一千支燧發槍。”
這個產量,在以前徐光啟想都不敢想。現在這還是因為有了水利的鍛造機,采用了流水線等等各種新的工藝。
如果按照陛下的想法,想要裝備戚金的五萬人,至少需要四年的時間。即便是加大投入擴產,也不可能在這么短時間內裝配完畢。
現在戚金的新軍也不過剛剛裝配了五千支燧發槍,這是之前所有的產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