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東廠錦衣衛,還是他們這邊,都在快速布置著。很多東西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布置了下去,甚至連內務府那邊都會給予配合。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掌握了很多的東西。以前只不過是沒有開始掀蓋,現在到了時間,自然要把蓋子狠狠地掀開,讓這一些人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國有國法。
聽了這話之后,趙秉忠直接說道:“啟稟陛下,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
“如此,再好不過了。”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這一次南下會帶著你們,到時候就看你們的表現了。千萬不要讓朕失望。”
趙秉忠兩人同時點頭,站起身子躬身說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讓陛下失望。”
朱由校再一次點了點頭說道:“行了,你們兩個人去吧,回去好好地準備一下,過幾天就要出發了。”
“是,陛下。”趙秉忠兩人又一次答應了一聲,轉身向外走了出去。
等到趙秉忠兩人走了之后,朱由校站起來身子,活動了一下筋骨,向著后宮走去。
事實上,后宮還有麻煩。朱由校雖然幾年沒出去,可是這一次要出去,時間肯定不會太短。
皇后那里要交代一下,畢竟之前跑出去就已經讓皇后很不滿意了。后宮的女人還是要安撫。
只不過這兩天估計會很累,接下來的幾天,朱由校也沒有上朝,一直躲在后宮里面。
臣子們找不到朱由校,也只能上題本反對。
可惜沒有什么用,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朱由校準備出發。
因為準備南下這個事情,從來都沒有停過,可以說是緊鑼密鼓的在進行。
又過了兩天,朝廷就下了圣旨了。
這一次南下,徐光啟陪同。
參謀處那邊則是孫承宗和袁可立。
至于張維賢和韓爌,只是留在京城當中輔政。
加封皇長子朱慈燎為安王,在朱由校離京之際監國理政。
雖然這位安王殿下現在僅僅六歲,但是這樣的重任已經壓在他的肩膀上了。
老爹要出去玩,就只能把他留下來。至于說他的這個監國理政,基本上也就是名義上的,做主的還是張維賢和韓爌等人。不過這個名義有的時候就很重要。
于是事情就這么敲定了下來。
朱由校站在皇宮的前面,眺望著遠處,心里面百感交集。
朱由校不知道自己這一次出去會是什么樣的情況,也不知道究竟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自己這一次下江南,恐怕不會這么容易。
畢竟在朝堂之上,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反對的人可不少,害怕的人更多,說不定就有什么人鋌而走險。
要知道兒子現在還小,如果自己死了;那么這個局面就變得有意思了。
抬頭看著陰云密布的天空,朱由校喃喃地說道:“就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