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天子親軍、提拔喜歡的將領,同時利用忠心的文官,在思想上推出自己的思想,這些東西都是很切實的東西。
當年漢武帝不也是推出了儒家用來打黃老嗎?
當時朝堂上做主的都是黃老的人,而儒家有了皇帝的扶持之后,開始打壓朝堂上的人。這樣就形成了分而治之的局面,皇帝就可以居中調停。
當今皇帝也是一樣,登基之初就提出了四民平等,抬了一把心學,甚至抬的還是心學一脈之中比較偏激的人;重用了當時還不被人看好的徐光啟,開始打理學,把朝堂上的東林黨一掃而空,而且還留下了韓爌來安撫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就徹底掌控了朝局。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這就是第一步。
在掌控了朝局之后,便是對外戰爭。于是皇帝清掃了張家口,在遼東打了一仗,拿回了鐵嶺和清河,還占據了建寧三衛。
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人分析出來了,皇帝還會有大動作。
葉池也知道。
只不過大家都醉生夢死,沒有人往過看而已。
但是葉家的人不一樣,他們溝通南北、見識不凡,比這些只知道花錢的鹽商知道得多,而且在官場上的人手也多,家里面的人也有官場上的支持,所以葉家看得更透徹。
接下來幾年,皇帝停下來了,可那是停下來了嗎?
那不是皇帝在積蓄力量?
自從皇帝從京城出發開始,葉池判斷出來,皇帝要南下了,皇帝要動手了。
北邊已經清掃完畢,張家口沒了威脅,那里現在為皇帝提供源源不斷的金錢。
建奴那邊上一仗被打殘了,蒙古諸部也不敢鬧騰,這兩年他們倒是打了幾次,但因為有大明的存在,全都無疾而終。
而現在皇帝到南邊了,這不和上次去張家口一樣嗎?
南邊有什么人值得皇帝惦記?
在葉池看來,有兩種人。
一種就是他們這些做鹽的,這些人太有錢了,而且太肆無忌憚了,皇帝收拾他們理所應當;另外一種人就是那些搞海外貿易。
葉池今天到這里來,與其說是參加會議,不如說是做切割的。
曹邦深深地看了一眼葉池,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雖然不知道葉池在想什么,但是曹邦總覺得沒什么好事。不過看葉池的樣子也是不打算說了,想從他的嘴里面問出什么來也是不可能了。
曹邦說道:“開始吧。還有人沒有到,想來也是不能來了,那咱們就商議一下吧。”
目光從眾人的臉上掃過,曹邦繼續說道:“現在的事情關乎到了大家,所以我們要團結一心。如果誰有什么消息的話,請說出來,這個時候就不要吝嗇了。”
眾人把目光都落到了葉池的身上。
顯然剛剛曹邦的動作,讓大家產生了某種想法。
葉池一皺眉頭,他的確是來翻臉的,但是沒想到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