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給大家講的內容是浮漂!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無論是調釣上的方式方法,還是不同漂型,不同材質,不同工藝,里面也蘊含了很多的道理,這一節課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現在咱們應用比較成熟的浮漂,準確點描述的話,應該叫臺釣立式浮漂,入水之后站立,通過觀察浮漂的動作,進行辨別魚訊。
但是大家知道嗎?浮漂的發展歷史其實并不長,滿打滿算只有幾十年而已。
最早的浮漂是啥樣的呢?
流傳比較早的浮漂其實是七星漂,用干蒜薹、或者鵝翎、高粱桿等輕質浮力大的材質穿在魚線上用作中魚的判斷依據!
七星漂釣法也叫傳統釣,在臺釣傳入之前,這種釣法流行了好多好多年!
比較明顯的特點是長桿短線,配合朝天鉤,酒米打窩,掛紅蟲蚯蚓等活餌做釣,適合做釣草窩,障礙物等不好拋竿的位置,也算一種祖宗流傳下來的釣法!
不過這種釣法有利有弊,在魚情比較快的情況下,效率要慢許多,臺釣普及之后,逐漸用的人就開始變少了!
在正經的臺釣比賽當中,一般使用淡水釣魚通用規則,對浮漂的要求是立漂做釣,所以七星漂這種釣法只能在野釣時候用。
再說會臺釣浮漂,浮漂的發展史,也算得上臺釣發展史的縮影!
從最早的竹腳,到后面的鋼腳、然后是現在用的碳腳漂。
從之前的空心軟尾,到現在的玻纖硬尾。
再說材質,從最開始的巴爾杉木,孔雀羽毛,蘆葦,到現在的紅棉木,納米發泡材料,甚至時下出現的碳素漂身,都從側面見證了臺釣的一路發展!
為了給大家上這堂課,我去把老爺子珍藏的幾盒老漂都借來了,給大家看看,十多年小二十年前的浮漂是啥樣的!”
簡單介紹完,楊教官從旁邊取出一個精美的桐木漂盒來,當著眾人的面打開,將里面的浮漂展示給大家看。
只看了幾眼,岳峰就有了初步的判斷,一整盒達摩品牌的老漂,幾乎都是短腳,長身,短尾的設計!
這玩意兒現在早已經停產了,算得上釣魚人手里的絕版收藏品,品相好的,市面上炒作的價格不菲,某些比較稀少的型號浮漂超過千元。
“臥槽!老達摩!”
“還真是達摩,這是601,最經典的一款漂之一,老爺子這里是一整套呀!”
“601、602、603!全套,這種品相的,太漂亮了!”
學員里還真有識貨的主兒,瞅了幾眼之后竟然分辨出了型號來,現在這些漂都已經是收藏級別的絕版貨了。
給大家開完眼,教官繼續給大家講課。
“浮漂的歷史啥的咱們就不詳細展開了,下面給大家上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