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再次嘗試了一桿雙鉤拉餌不帶炮的魚口,這次翻身就逮了一個雙尾。
岳峰見狀:“行了,準備工作完成,開摟!”
下一桿,王小民把浮漂下拉了大概五十公分左右,雙鉤拉餌,上鉤鉤柄捏散炮,就這么拋竿釣了起來。
做窩用的散炮水比非常小,入水之后幾十公分開始就炸開了花,基本對釣組的狀態不產生影響。
而雙鉤的拉餌餌料,因為比重小,下降慢,給了高層魚接口的機會,浮漂翻身到達預設的水層之后,微微停頓,噗噗就是兩口。
提竿刺魚,雙尾!
回魚摘鉤,再次上餌拋竿,到了預設的位置,又給口了,再提竿,還是雙尾!
“哇,王小民這雙尾率有點夸張呀!怎么回事?”
“看倒是看清了,但是里面的原理沒有弄懂,給兄弟們講講王小民是咋做到的唄?剛才還是隔壁上魚快呢,這才幾桿的功夫,都追上來了!”
岳峰點點頭:“行,既然大家想聽,那就借著這場的魚情,給兄弟們聊聊釣定層的細節!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鯽魚并不是純底層魚,嚴格來說,它屬于中下層魚類,尤其是個頭偏小的鯽魚,更是幾乎全水層都有活動。
根據水溫,氣壓,溶氧等條件因素決定所處的適宜水層。
啥時候適合釣定層這種釣法呢?魚的狀態比較健康,密度比較大,追餌的**強烈!
說到底,釣定層就是介乎于釣行程,跟打浮之間的一種釣法,魚層再低一點,離底接口,就會變成釣行程,釣底接口。
魚層再高一點,浮漂翻身就給口,甚至不等翻身就杠肚子,就會變成打浮!
不知道大家剛才注意到小民一個補窩的細節沒!
他每次散炮帶窩,等浮漂翻身之后,到達固定的一個釣目,就會抖掉鉤子上的餌料,重新拋竿。
其實這就是釣定層的關鍵,釣手需要在心中對魚餌散落的水層有一定的認知,長期保持在這里散落,就可以把魚吸引到這個區域來吃餌,
當魚數量聚集夠了,就會出現剛剛大家看到的,下拉浮漂一段距離,然后浮漂翻身就給口,找到感覺了,桿桿抓雙尾也是一個道理!”
“釣定層這么簡單?可是平常好多時候,怎么抽桿都抽不起來呀,魚總是在底下或者離底一丟丟的位置吃餌!這種情況怎么辦?”
看到新的提問,岳峰笑笑:“樓上兄弟你搞錯了一個概念,咱們釣魚,釣的是魚情,而不是固定的釣法!
怎么理解這句話呢?釣手需要根據魚情的不同,選擇合適的釣法才會有好的魚獲!
王小民為啥中間試釣一桿呢?就是判斷魚情是不是跟自己的釣法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