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趙然這個段位,溜魚啥的已經變成了近乎本能的一種行為,中魚之后稱魚的階段感覺到水下重量不對,條件反射般立馬蹲了下來,很快左手搭在桿把上端,將桿子穩住。
感受到水下的魚游動起來,已經可以確定是條大魚,趙然耐著性子來來回回的溜了幾圈,大概一分鐘不到的時間,魚出水翻了肚皮,
抄魚入護,一條四斤多的大鯉魚。
開竿魚就是四斤多的大鯉魚,可把圍觀的隊員們激動壞了,一條大魚四斤多,如果是鯉魚拐子的話,少說也要五六條才能有這個重量,可以說遙遙領先。
將第一條魚安穩入了抄網,趙然很淡定的繼續搓軟黏餌沾麻團顆粒重復開桿的動作。
大魚一定程度上攪合了窩子,但是不怕,麻團顆粒另一個留窩強的特性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再加上趙然溜魚的時候已經盡可能的避開了窩子,所以抽了幾桿下去,很快又給口了。
看到瀕臨釣目的時候噗的給一個頓口,這種明顯的漂像肯定是不能忍的,再次提竿,又中一尾!
還是鯉魚,不過這次是一條鯉魚拐子,差不多一斤出頭的樣子,比那些半斤多的拐子要大一圈。
再次摘鉤入護,重復之前的做釣過程。
開賽前預期魚情可能不太好,可是第一節實際做釣的情況要比預期強得多,
趙然連續中獲幾條魚之后,很快就開始穩定的上魚,逐漸從慢蹦,過渡到了快蹦的狀態,等比賽過了二十分鐘的時候,已經開始小連了。
臺下,王振拉了拉王小民的防曬服下擺小聲問道:“小民,然哥上場為啥換麻團釣法了啊?釣今天小場的魚,用濕散不行么?”
不等王小民回答,旁邊的岳峰聽到之后微笑著扭過頭來:“王振嘀咕啥呢?”
王振撓撓頭:“峰哥,我想知道為啥用麻團,不用濕散?按道理講,濕散誘魚效果不是更好嗎?”
岳峰:“就這?大大方方問我不就好了,跟小民瞎嘀咕什么?”
“嘿嘿,這不是怕影響你看比賽嘛!”王振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岳峰說:“你的觀點其實沒什么明顯錯誤,在誘魚效果上來說,濕散大多數情況都是比麻團釣法要更有優勢的!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今天的魚,早上現場撈起來,再當面放進坑里!然后坑的面積很小,魚幾乎無處藏身!這時候濕散就不一定好用了!
你想,魚經過高強度的刺激,會不會應激害怕?如果本身就應激害怕了,再碰到濕散帶煙兒的狀態,有沒有可能不敢進窩?
麻團餌最大的優勢,是容錯率高,哪怕效果不好,也不會起到反作用!頂多就是聚魚稍微慢一點而已。
但是濕散就不一定了,魚如果害怕霧化,濕散抽下去,窩子里很快就會變得空空如也!
在魚情確定之前,其實咱們也是不知道具體情況的,需要去摸索著探口,你然哥為啥首發上去,主要職責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