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這家伙屬于比賽型選手,越是氣氛緊張,他就越興奮,神經敏感度也越高。
被冷小軍這么一通冷嘲熱諷,王小民的火氣徹底被勾起來了,開釣上去就非常的暴躁。
直接將剛才用的漂換成了吃鉛更大的三號漂,桿子同時換成了9H+。
前面的比賽,王小民已經基本摸清了魚情,散炮餌入水之后浮漂剛剛翻身,就早早的提竿。
王小民以為自己夠快的了,可是目光一掃隔壁,卻發現隔壁的冷小軍,第二桿已經提上來開始上餌了。
怎么這么快?王小民帶著這個疑問觀察了一下。
結果發現,冷小軍做窩手法完全不按套路來,拋竿入水的瞬間,立刻提竿,將浮漂翻身到位的這段行程上的時間徹底放棄了。
王小民見多了散炮做窩的不同手法,可是這個水皮做窩方法還是第一次見。
不過轉念一想,餌料都用上大破碎顆粒了,好像水皮做窩也沒啥影響。
正常的散炮入水之后需要有一個吸水的過程,片狀的物質才會脫落,如果早早的提竿部分干餌料沒有吸水結束,不容易脫落。
第一個影響是窩子做的比較散,不夠集中。
第二個影響是窩子很容易做偏了,餌料落點跟浮漂到位之后的落點,在慣性的作用下,產生偏移,到時候夠不到窩子,可就被動了。
而現在開制的這種大顆粒散落狀的餌料,原本吸水水比就比較大,靠的是手上的上餌手法控制狀態,第一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至于落點位置的影響,靠的就是經驗了,只有長久的訓練,才能將這種情況給處理好。
單單這一個小的細節,就讓王小民心頭一緊,
隊長就是隊長,冷小軍狂傲歸狂傲,但是手底下有真東西啊。
不過王小民也不白給,并沒有任由他繼續把優勢擴大,很快反應過來之后也照著葫蘆畫瓢。
不就是水皮做窩么。反正偌大的坑只有兩個人在釣魚,窩子做的稍微近一點,影響也無關緊要,只要拋竿的餌料落點集中,總不至于夠不到窩子。
基于這種判斷,很快王小民也有樣學樣的換成了水皮做窩帶炮。
扎實的基本功,讓王小民的拋竿落點極為精準,超短時間的上餌,水面上上一桿餌料落水的波紋還沒徹底消散呢,下一桿又落下來了,動作也是干脆利索。
王小民開制的一大盆散炮,一分為二之后,根本就沒堅持多久,前后不到五分鐘的功夫,已經用掉接近一半。
這時候,冷小軍又耍了個花招,餌料少了之后,鉤上的散炮大小也降低下來。有意識的節約“子彈”。
這次王小民的反應就慢了點,等發現的時候,自己的散炮已經所剩無幾了,而冷小軍,食盒里的散炮量比他大概多了十幾桿小三角炮的樣子。
要知道投餌量跟誘魚效率可不是倍數關系,餌料霧化散落的誘魚,在一個范圍里,也不是單純的線性關系,滿足投餌量的基數前提下,有意識的節約散炮,聚魚的實際效果其實不一定會受到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