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岳峰現在這個段位,浮漂調釣以及魚正常吃餌的抓口時機,早已經變成了本能。
在頓口出現的下一秒,只看到岳峰手腕輕輕一抖,準確的刺魚命中。
水下的魚透過釣組將力量傳導到竿尖,再轉到釣手手里,岳峰只是通過手感隨便一感知,對魚的力量大小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
有點分量,比一二兩的小魚肯定要大許多!
果不其然,在短暫僵持了大概一個回合之后,岳峰成功將魚頂出了水面。
一條大概八兩重左右的工程鯽,板板整整的被抄了起來,摘鉤入護,開桿了!
第一條釣底的工程鯽就是大鯽魚,比前面趙然說的重量還要大那么一圈,都快一斤重了!
一條工程鯽趕得上釣七八條小鯽魚了,這再次讓岳峰確定了繼續穿層釣底的決心。
通過實戰驗證了前面的判斷,接下來岳峰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繼續搓餌帶濕散非常有針對性的釣了起來。
同一個塘的大部分釣手,多數都在抽頻率釣小鯽魚,甚至還有人在摟浮,真正針對性的主攻工程鯽的還真沒多少。
前面也曾經說過,工程鯽這種魚種,喜歡大窩量,吃餌也比較兇猛,完全可以當成鯉魚釣。
搓餌帶濕散,外加穿層釣法一通捅咕,跟坑里的實際魚情完全匹配,很快窩子聚集起來之后,上魚效率就開始變得越來越穩定,
魚口也不快,大概四十秒到一分鐘一條魚的效率,看起來不咋地,但是相比忙活半天釣小鯽魚的釣手來說,這效率已經領先許多了。
判斷準了魚情,找到了比賽的最優解,接下來就是岳峰的表演時間了,桿桿帶濕散,做窩拿魚兩不誤,魚獲穩定增加,比賽時間一點一點往前推進。
不知不覺間,九十分鐘的比賽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這場魚釣的岳峰心曠神怡,頻率不累,上魚速度也適中,聽到哨音響起放下釣竿抬起頭的時候,整個人都處于極為舒適的狀態。
“呼…兄弟們,又一場比賽打完了!”岳峰放下釣竿伸了伸懶腰,掏出手機看了眼公頻。
“看峰哥打比賽簡直就是一種享受,時間過得真快啊!”
“大黃金鯽一條就是半斤多,剛才查數好像釣了112條,這可比小鯽魚壓秤多了,牛逼!”
“現在比賽打完了,峰哥可以講這一場的魚情判斷跟應對策略了吧?全程幾乎沒有釣小鯽魚,給口都是大工程鯽,太厲害了!”
“樓上+1,峰哥這一場的表現驚著我了,這可是只釣大鯽魚啊!左右兩邊釣手也釣到過工程鯽,不過大多數都是小鯽魚,這一招小中取大可還行?”
看到水友們還是執迷于開釣前沒回答的問題,岳峰咧嘴笑笑:“好,既然大家都想知道這個,那就簡單給聊聊!
剛才上一場結束的時候,趙然就把第一場比賽的大致魚情分享給我了,他的初步判斷是坑里有密度不算太低的大工程鯽!
這時候咱們就要琢磨賽事籌備方這么搞的用意了,我的判斷是考究釣手小中取大的能力,畢竟是重量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