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急匆匆的交了兩文進城稅,便穿過永嘉坊,安興坊,永興坊,直奔皇宮而去,
之所以選擇從通化門進入長安,皆因距離皇城東門延禧門最近,自東往西一條直線,小半個時辰便可到達東宮。
不錯,這李代便是被皇帝派去藍田巡查奇人異事的百騎司都尉,說起來這李代也算是李世民得族親,只是祖上和李淵的高祖父是五服頭上的族兄弟,不過到了這一代便是可有可無的事兒了,
從李代出仕,進入行伍里,就一直跟隨李世民南征北討,李世民也是念舊的人,看李代家世清白,彪悍勇武,又處事機秘,隨手提拔了起來,
雖得李世民照顧,李代自己本身的功勞,也是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從軍九載斬首一百零五,每一個首級,都被隨軍功曹,記錄在案,最輝煌的戰功,便是李世民率領三千騎兵,大破竇建德的虎牢關血戰,那一戰李代便是那三千玄甲軍中的親兵校尉,斬殺敵兵九人,奪旗一次,
古代的軍功分為:斬將,奪旗,破陣,殺敵,首登,(首登就是攻城戰役中,第一個登上城樓的人)。
論功行賞之日,連升三級!如今已是百騎司的振威都尉,從六品上。
從一個尋常軍卒,走到今天,自然是人人羨慕,可是今日的李代,似乎并不開心,一路急行經過安嘉,安興,永興三坊,對坊間熱鬧的店鋪,酒廝視若不見,徑直通往皇宮延禧門處,核對了腰牌,奔東宮而去。
歷朝歷代,東宮都是太子居所,天子應該在太極正殿御級,面南而治,可李世民卻在東宮居住,和接見大臣商議國事,這一直讓李世民十分不爽,奈何李淵對玄武門事件,心里一直是個疙瘩,雖然讓出了皇位,卻繼續霸占著太極宮不走,其目的就是要惡心李世民,對此不少大臣上奏多次,懇請移駕太極宮,都被李世民以父皇年邁不宜勞累為由駁回。
這原也不算多大個事,可是今天皇帝卻很不開心,皆因衛國公李靖,向朝廷提出更換戰馬的奏請而引起,朝廷下撥軍費銀兩,這本是常事,
可是戶部尚書長孫無忌,卻以國泰民安,軍中不必再擴張,增添朝廷負擔,反而建議朝廷裁剪,理由是滿朝文武的俸祿已經三月未發,
(唐朝時候是農耕大國,一般情況下,俸祿就是給你多少職位田地,此地產出就是俸祿,例如一個縣,就分給你若干的田地,產出就是這個縣里的工資和開支,別的俸祿基本沒有,可是為了適合劇情發展。作者安排了三個月沒有發工資的事,只為方便劇情,但博一笑耳,各位看官請勿拿正史比對此事。)
江淮之地又要筑堤防洪,國庫里根本沒有銀子。一個銅錢都沒有。
這還得了?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話一出,頓時惹來武將系統的不滿。
本來武將系統,按照規制,文臣治國上的事,從來不發言的,武將們上朝也就是點個名而已,相對應,遇到兵事,文臣也是同樣不插手的。可這回不一樣了,不但不給銀子,還要減少供應,這還了得,再不吭聲,喝西北風去?
李靖拋磚引玉后,到也沒有逼迫長孫無忌等戶部官員,可是并不是每個將軍都能忍住的,行伍之人,哪個不是戰場上廝殺下來的,哪一個不是劈雷閃電般的火爆脾氣?
立馬就有人站出來和戶部的官員吵了起來,可又如何辯的過,讀書人?可這是不能退步的事兒,否則讓手下兒郎們,餓著肚子戍衛邊疆???
這接連吵了三個朝會了,依然沒有得出結論,一直懸而未決。
整個大殿比東市的菜場還熱鬧!吵的最兇的還數程咬金,牛進達,尉遲恭三人,尤其是程咬金最是來勁兒,今日早朝,不知道是誰又提起了這茬,大殿上頃刻間,又熱鬧了起來,程咬金卷著袖口,連比劃帶吐唾沫,一個文官忍不住諷刺了一句,說程咬金胸無點墨不屑為伍…算是惹了禍事。
話還沒說完,就被程咬金一巴掌抽的眼冒金星,那文官陣營里自然有相好的上來幫忙,這邊武將也打著護衛程咬金的旗幟就沖了上去,
最后直接演變成了文武兩邊的集體斗毆事件,氣的李世民渾身發抖,直接令當直的北衙禁軍,沖進來把眾人分開,一聲不吭,黑著臉拂袖而去,弄的內侍太監,錢得海著急著忙的在后頭喊一嗓子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