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王大軍行進十日的時候,終于被西岐所查,姬昌召集群臣前來商議。
“今日探子來報,武成王領了十萬兵馬前來攻打我西岐,眾卿以為該如何應對?”姬昌坐在候府金椅上,對著堂中眾臣問道。
“侯爺,如今九州干旱,百姓民不聊生,我西岐得了龍神相助,好不容易安穩了民心,臣以為不該起戰,當派人前去與紂王議和,表明西岐臣心,待日后干旱過后再起兵不遲。”伯夷本身就是主和派,不愿九州起戰,趕緊上前稟諫。
“太顛以為不然,正因為九州干旱,那昏君屯糧千萬,不予民食,餓死了多少百姓?如今正好那昏君派人來打,侯爺不若趁機反了朝歌,救九州百姓于水火,方顯圣德。”太顛卻與伯夷持有不同意見。
“這……”伯夷不言,太顛所言俱是事實,他不好反駁。
“臣也以為該戰,臣這些時日一直訓練兵馬,區區十萬,不足為懼,只是武成王倒是個麻煩。”南宮適上前言道。
“侯爺,不可啊,一旦開戰西岐必定背上反賊的罵名,實在是為九州所不齒啊。”叔齊諫言。
“反賊?叔齊大人可知,成湯太祖曾經也是夏桀的臣子,后來不滿夏桀殘暴,這才集三千諸侯反了夏朝,開創這商湯盛世,君無得,自然天下共討,為何就成反賊?”散宜生出馬,再次讓叔齊也無話可說。
見兩大主和派都被拿下,姬昌大喜,但還是問了問一直未曾開口的姜子牙,畢竟截教門人還得依靠這位阻擋。
“丞相以為如何?”
見姬昌問起姜子牙,群臣眼光齊齊看來。
“子牙也以為,該戰。侯爺可借此戰自立為王,收攏八百諸侯,共討朝歌。”
見姜子牙如此言,群臣露出滿意神色,除了主和派的伯夷與叔齊兩位大臣。
“哦?那丞相以為該派何人去與各路諸侯言說?”
“稟侯爺,微臣不才,愿陪二公子姬發一起,游說各路諸侯。”闡教本就欲立姬發,雖然出了意外,這伯邑考至今未死,但此刻姜子牙還是有意擁立姬發。
此刻他便想帶著姬發去與各路諸侯露露臉,如此也好方便日后登基。
只是可惜,姬昌并未直接答應。
“我兒,你二人以為如何?”姬昌問起左右兩個兒子。
“父親,兒臣以為丞相此舉不妥,武成王號稱武藝超群,可鎮一國,我西岐武將除了南宮使將軍就數我與二弟武藝最強,若是派了二弟出去,對敵時我西岐便少了一位大將。”伯邑考望了望姜子牙,臉帶笑意的言道。
姬發也言:“父親,大哥說的不錯,孩兒欲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游說各路諸侯之事,父親還是另派他人吧。”
姜子牙傻眼了,我在為你鋪路好嗎?大公子不讓你去也就算了,你自己還不愿去?
“既然如此,我兒以為當派誰去比較合適?”姬昌朝著伯邑考問道?
“孩兒以為,三弟管叔鮮文采不凡,膽識過人,可以派散大夫與姜丞相隨同他一起前去游說各方。”伯邑考與姬昌推薦了自己的三弟管叔鮮。
管叔鮮文采確實不凡,只可惜不懂朝政,這才不被姬昌關注,武藝倒是平凡,如今年近十八只有武道宗師之境。
“好,就依我兒所言,去喚管叔鮮前來,散宜生與姜尚隨行,前去游說各路諸侯,共同伐紂。”
“諾。”雖然對此安排姜子牙并不滿意,但還是無奈行禮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