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名軍人的帶領之下,陸景明來到了一輛巨大的裝甲車之前。打開車門,便看到里面車廂被改造成了一個小型會議室的模樣,中間會議桌旁邊則已經坐了五六個人。
一名頭發微禿的中年人看到陸景明進來,立刻站起了身:“好,人到齊了,第一次小組會議開始。”
會議桌旁邊有一個空著的座位,那中年人向陸景明示意了一下,陸景明便走過去坐下。
車子隨之啟動,開始前進。于是車廂里便有了一點輕微的搖晃。
“大家都先自我介紹一下吧。先從我開始,我叫寧玉山,戰略參謀部的,暫任咱們這個小組的組長。”
寧玉山之后,坐在陸景明對面,一位戴著眼鏡,充滿書卷氣的男青年道:“我是姜華,職業是科幻作家。”
直到這時,陸景明才反應過來,為什么自己看他這么眼熟。原來他是當今時代最具知名度的科幻作家之一,自己還曾經看到過他的專訪。
作家畢竟只是作家,不是職業的科學家。他們對于高深的科學理論談不上多么精通,但論起想象力和各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來,倒真是沒有人能比。
如果要分析一個莫名其妙出現的巨人的行為動機,行事邏輯等,從它身上找到那把結束災難的“鑰匙”,讓一名科幻作家參與倒也算正常。
在寧玉山之后,一名同樣戴著眼鏡,扎著一個清爽馬尾的年輕女子說道:“我叫韋思雨,目前在社會科學院工作,負責研究未來更加先進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應模式。”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力的本質是科技。那名巨人所掌握的科技毫無疑問超出人類文明,而它所處的社會——如果它的文明有社會存在的話,它們的存在模式是什么,生產關系是什么,這就很值得去思考和研究了。
如果它也是社會性的生命,那么它的某些行為邏輯說不定可以從社會文化層面找到答案。
韋思雨的參與同樣不可或缺。
在韋思雨之后,一名中年人道:“詹正業,地外文明探索中心工作。”
地外文明探索中心并不僅僅只是探測宇宙之中傳來的各種信號,尋找其中可能由智慧生命發送的信號這么簡單。想要尋找地外生命,乃至地外文明的跡象,就必須要研究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可能誕生怎樣的生命,這樣的生命又有什么樣的特征,依據特征去對應尋找才最有可能找到它們。
一名中年女人隨后道:“余馨,心理學家。更準確的說,我探究的是個體行為背后的內在邏輯。”
“顧子明,警察,搞刑偵的,我這就不用多說了吧。”
除陸景明之外,最后一個做自我介紹的是一個強壯的青年人。在做自我介紹時,他還有些困惑的撓了撓腦袋,似乎直到現在都對為什么抽調自己來這里搞不明白。
在顧子明之后,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到了陸景明身上。陸景明便說道:“我在海原大學物理所工作,搞理論物理的。我叫陸景明。”
陸景明沒有提自己做夢夢到那巨人的事情,在場幾人也很顯然不知道這件事情。
寧玉山拍了拍手:“好了,大家都做了自我介紹了,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下面正式開會。”
“在開始工作之前,我們需要先確定一個前提,也即,巨人所做的一切,無論是點燃木星,增大月球引力——暫且認為這兩件事情是巨人做的——還是它日出而走,日落而歇,以及不回應我們等等一切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都是為達成某個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只有確認了這個前提,我們的分析工作才能進行下去。”
科幻作家姜華低聲道:“這些事情也有可能是無意義的。也有可能僅僅只是它隨手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