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這邊驚疑不定。
不管是人還是神,都會有這種毛病,想要的越多,思慮也就越多,往往一件很普通的事,卻被他們想的很復雜。
“佛祖!”
如來正思索的出神,觀音的聲音突然傳來。
如來急忙正襟危坐,擺好姿勢,眼皮微抬,嚴肅的看向觀音。
“大士來此,可是有事?”
“回我佛!”觀音不卑不亢的回道:“燃燈古佛聞聽了無道等五位佛祖之事,異常氣憤,希望我佛能明正典刑,公平執法。”
如來聞言,一張胖臉微微變色。
燃燈本是闡教副教主,曾經也是紫霄宮聽道的修士之一,論輩分,和幾位圣人都是同輩。
只不過燃燈為了修為傳承,放下面皮,親自登門玉虛宮要拜師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無奈,只能封其為闡教副教主,負責教導闡教眾弟子。
故而論身份地位,燃燈卻是比如來、觀音等高半格。
而且后來,燃燈積極響應西方二圣的招攬,不但自己投靠了西方教,還順手說服了文殊、普賢、觀音、懼留孫,為佛教立下了汗馬功勞。
后來,多寶受老子圣人點化,與西方成立小乘佛教,奪了西方教的氣運,之后西方二圣妥協,任命多寶為現在佛,將西方教和佛教融為一體,改為大乘佛教。
多寶因此化名為如來,為現在佛祖。
而燃燈曾經指導如來佛教經意,算是如來的授業恩師,他也是曾經佛教僅次于西方二圣的佛祖,故封為萬佛之祖,過去佛。
燃燈因為身份地位特殊,曾經做過不少人的老師,甚至原西方教的彌勒佛都曾被他指點,故而稱他一聲萬佛之祖并不過分,就是有些虛。
而燃燈的在佛教的地位就相當于太上皇,雖然不當政,在佛教卻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連如來都不敢輕易駁斥燃燈,因為未來佛彌勒佛就是燃燈制衡他的手段,一旦燃燈翻臉不認人,那他就可以直接輔助未來佛上位,盡管如來有把握抵制燃燈的手段,但卻可能讓佛教傷筋動骨,不到萬不得已,如來不想和燃燈翻臉。
只是燃燈確實有些過分,無時無刻不再想著削弱他的實力。
無道等五位佛祖在佛門佛祖排位上雖然很靠后,但他們畢竟是佛祖,每一尊佛祖對于佛門而言都意義重大,損失不起。
更何況,這五位佛祖都是如來手中的精兵強將,如來肯定不舍得放棄他們。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這次出任務,根本不是如來的意思,而是燃燈私自派遣他們搶占太極城。
燃燈的本意或許是好的,或許事前他和勾陳大帝就有聯系,了解了這件事的始末,說實話,如果不是蘇辰太過變態,這次的事情,天庭和佛門絕對萬無一失,面對十位大羅金仙,蘇辰只能捏著鼻子退出太極城。
而一旦他離開太極城,那再想回來就難了。就算太上老君親自出面都沒有,因為他已經沒有了幫忙的理由。畢竟不管是妖門還是東山派,在明面上都是合法的,有天庭的法旨,除非老君和天庭翻臉,否則不可能不顧及天庭的臉面。
也就是說,這次的事情從表面上看,絕對的一本萬利,而且萬無一失。
不但能輕而易舉的得到半座仙界城池,還能在天庭勢力范圍內安插一枚佛門的釘子,這等好事,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
甚至燃燈為了避嫌,也是為了佛門考慮,沒有指派自己的人,而是指派如來手下的佛祖,如此一來,事情成功了,他有功勞,還落下個高風亮節的美名。
可以說,從初衷來講,這次燃燈絕對是好意,是為了佛門好。
但誰都沒想到,天庭學院居然不聲不響的拿出了兩位大羅巔峰強者,然后在蘇辰一番無賴加偷襲的手段下,輕松化解了兩大勢力的陰謀,使得天庭和佛門賠了夫人又折兵。
事后,天庭那邊如何收拾殘局尚且不知,但佛門這邊,燃燈絕對是好手段。
當初指派無道五佛出任務時,燃燈只是口諭通知,沒留下任何證據。
如果事情成功了,自然皆大歡喜。如來得了實惠,自然會給燃燈的面子,將功勞算在他的頭上,將來得了好處,肯定會有他燃燈的一份。
而如果事情失敗了,那燃燈果斷翻臉不認人,直接壯士斷腕,將無道五佛的事情推給他們自己,說他們是擅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