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王心中琢磨著,看來這是東夷再度偉大的時候到了,這個年輕人被選為共主,來日繼承天帝位,那自己怎么著也能混個四荒第一王,首席**師什么的,至于削藩?這個時代不存在這個操作的。
那么借著這個機會,日下氏就可以加速發展....
這位荒王仿佛已經看到了光明的未來,而另外一位觚竹王則是心思不明。
而帝放勛也大致能知道這兩個王心中所想,東方之王想的是為他自己的部族謀取利益,所以帝放勛才告訴他,這一次的天下共主是你們東夷人,所以你就好好干活,來日好處肯定是不會少了你的,而北方之王看起來就沒有得到多少好處,但是對于混亂的北疆而言,中原穩定之后的大量支持,就是他得到的最好回報。
觚竹王實際控制的區域是四荒王中最小的,因為上古北地的部族民風彪悍,且都是窮逼,秉持著當一天牧民搶一天劫的淳樸思想,在北方你最常看到的就是拿著石刀木棍,互相搶劫對方牛羊的部落戰爭。
那真是一天不打渾身難受。
當然西方的昆侖三部也差不多一個尿性。
“誒,什么時候,才能把這些所謂的王都真正臣服于中原呢?”
黃帝時代,黃帝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因為他牛皮,誰不服就是打,畢竟炎帝和蚩尤都被打翻了,其他那些部族自然不敢造次。
但現在么.....呵呵。
思想回到流放問題上,在兩王離開之后,帝放勛思考著那個備用的流放地,其實正是南方敷淺原。
這不是突然在腦子里冒出來的,而是在談話之后....好吧就是剛剛突然從腦子里冒出來的。
主要還是這兩年關于南方的事情比較多,似乎開化之后,南方的科技樹就在不受控制的生長,加上崇伯以前在南方治過江水,而如今,南方又有一個小部族的首領說是十分擅長治水。
那么....
于是,在有崇氏族于大河南岸工作的時候,帝放勛離開了陶唐地,用了幾天時間來到了大河南岸,找到了有崇氏,但卻化裝成一個災民去碰瓷,這次碰瓷的對象不是重華,而是那個叫做文命的小子。
這小子是崇伯家的大兒子,上次去南方參加了抵御三苗入侵的戰爭,實際上就是去混了個資歷,順帶開了個圖騰。
遠遠就能看到扛著小土包的文命,帝放勛一拍大腿,一個俯沖上去就倒。
藝術來源于生活,帝放勛對于自己的表演才能十分自信。
在碰瓷過程中,帝放勛把話題扯到南方的事情上,而從文命口中,得到了一些準確的答復。
“妘載,妘載.....一個人吹噓的話,可能是虛假,但是晏龍也模糊的提過,羲叔曾經過來舉薦,而天神視默說南方治理有大功績,現在連崇伯家的小兒子也這么說.....”
帝放勛仔細琢磨著:
“看來.....這個小伙子真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