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你們見不得我們過得好罷了,人總是這樣,在過去的時代,大部落的人看不起小部落的人,也見不得小部落過的舒服,一旦小部落衣食無憂,大部落的人那是一定要去討伐與掠奪的!”
“我們不想無謂的死去,所以才投誠,而且分給土地是之前投靠時許下的承諾,我們正是知道洪州人守信用,講仁德,所以才會真心投靠!”
“如果一個邦國,不講信用與仁德,面對投靠過去的勇士,進行關押與拘禁,亦或是打壓與排斥,發生了這種事情,才會變成你所說的墻頭草,大家都是為了活命,你們要是不怕死,也就死在巴陵城前,沖炮而亡了,我們當時看到有人這么做了,你們呢?”
這一番話同樣有理有據,那些三苗的勞改戰士們,則是面色猛然漲紅,怒氣大發。
苗民這里爆發了罵戰,但都沒有人動手,只是爭吵的十分激烈,洪州的戰士們把這兩撥人分開,然后登記處的負責人們也沒有再對這些苗民進行土地的劃分與登記了。
事情搞得很大,有人過來詢問,說是不是那些勞改犯鬧事不配合,語氣不善,而三苗的那些戰士就站起來,回應表示,并不是他們鬧事,而是在給洪州人提醒。
“建議很不錯,但是有些多余了,既然接收了這些投降者,那么洪州自然會有用到他們的地方,放心,不想打仗的人自然就解甲歸田了....哦不對,你們沒有甲。”
來人很是漫不經心,然后讓登記處的人繼續干活,三苗的那些戰士們臉色變幻,而那些提前投降的苗民們則是顯得歡欣鼓舞。
看吧,如果投降幫忙的人都得不到應有的待遇,那么以后還有誰敢投靠你呢!
其實也正是如此,當妘載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也是如此評價的。
“投降的人當然要給以好生的安撫,政策要給對,不然他們認為洪州在打壓他們,本就是利用他們,用完了就丟,既不仁義也不仁德,更不講信用,這樣才會讓本就有二心的他們更加離心離德,而且還對我們的名聲不好。”
“一場戰斗之中,能誘導對方的一批人投降,這其實是戰爭中的上策之一,這才是兵不血刃,越打越多的訣竅。如果對面知道我們對投降的軍團不好,壓迫且拘禁他們,甚至虐殺了這些人,那么,敵人就會借此機會凝聚他們的士氣了。”
“敵人知道投降過得不好,甚至也會死,那還不如留在本部落拼上一口氣,這樣他們必定死戰,我們的仗就不好打了。”
妘載對楚琴問道:“你把這件事情處理之后,那些三苗的戰士們,還有什么特別的反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