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已經持續發展了近二十年了。
在南丘,赤方氏所居住的地方,有新的建設工程正在開始。
自從三年前蒸汽拖拉機第一次投入使用之后,對于蒸汽機的改進就在不斷進行當中,譬如給馬車加裝蒸汽機,或者給輪船加裝蒸汽機,而現在,這里已經鋪設一節又一節的鋼鐵軌道,看上去很像是過去使用的馬車馳道。
這一段軌道并不長,只通向厭火國,主要是為了運煤。
當文命等人受到邀請,被妘載帶來參觀這東西的時候,文明看著這條常常的鑄鐵軌道,愣了半天,然后居然吐出一個差點讓妘載噴飯的詞匯來。
“平地橋。”
妘載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這特么和橋有什么關系。
學到個新詞就到處用啊。
沉默的工字鋼,帶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堅韌力量,長長的筆直的通向遠方,兩條鋼軌交錯,最終匯聚在地平線中的一個點上,消失不見,連接到天地的彼方。
一輛比拖拉機大了一圈的大型車頭,看起來就像是圓形鐵桶橫放在幾個輪子上,前面的頂端還有一根高高的煙囪。
它停靠在鐵軌盡頭的裝卸站臺處,身上還放著一些布匹,有許多器械廠的技術工人正在對它進行檢修,后面在安裝一些方木盆形狀的車廂。
對于妘載來說,有些科技點先點出來,隨后可以慢慢的發展使用,需求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上升的,有了前置科技和社會需求之后,不怕后置科技點不出來。
“之前測試過幾次,不能拉太重的貨物,但是勝在可以持續運輸,晝夜不停,你也知道蒸汽機的好處,只要有動力,就能源源不斷的行動,畢竟鋼鐵之物是不知道疲憊的。”
“這一次又進行了改進,預計貨物載重量能超過十二噸,不算十節車廂和一百名乘客。”
妘載指著那個大車頭,對文命進行講解。
最早時代的蒸汽機車并沒有多么巨大的體積,甚至第一輛蒸汽機車,僅僅是一個一人高的鐵車頭而已,它所行駛的軌道也很窄,一個成年人走一大步就能跨過去,并且材料和形制,也正和東方的古老馬車馳道一模一樣。
所以,只要能建設馬車馳道,就可以制造基礎的鐵軌。同理,最早的軌道其實是用在礦山的小礦車上的,形制與馳道的木軌也沒有太大差別。
自然鐵軌的承重能力也是必須的,隨著蒸汽機車的逐漸改進,過去的木制軌道換成鑄鐵依舊不行,故而從“鑄造”改為了“鍛造”,這種鐵軌就可以承受蒸汽機車的行駛。
至于鐵軌的焊接工作非常快速的就完成了,完全不必擔心它的質量問題,畢竟它是洪州最好的電焊工黃帝,戴著安全帽親自焊接的,順便還做了一波代言。
小蒸汽車頭上,還貼上了大大的氣水廣告。
此時測試的蒸汽機車,也不過就是把蒸汽拖拉機改進了一些而已,它的體積并沒有那么震撼,也沒有那么巨大,僅僅就是比一個成年人高一點點罷了當然,不能算它的煙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