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與地理的學問,天氣變化的因素,各種怪異的名詞,第一次傳播到東方以外的世界上。
芬尼斯有些頭暈,但她還是盡力的把這些詞匯和其中的意義摘抄。做成一張張筆記,她寫字的速度很快,在發現鉛筆寫字比毛筆要快之后,她就更喜歡用鉛筆了。
只是鉛筆的筆跡太容易被擦掉,不能長久保存。
“說的太多的話,你也不會記得清楚,就先到這里吧,這些都是淺顯易懂的知識,我在東方的時候教導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一聽就明白了。”
“現在你有些詞匯和詞義難以理解,那是因為大家的詞語還不能完整的通用,有些東西翻譯的不夠準確,就像是我現在所說的蘇美爾語一樣。”
“你需要知道,天地間的一切,來源于‘道’,這不是有形的東西,也并非神的化身,而是一種無形且偉大的力量,主宰著天地萬物的生死與命運,能解釋一部分道的人,就可以造福社會,推動文明發展與前進,無視它的人,也不會受到懲罰,無論你是尊敬還是贊美它,它都不為所動。”
.......
又到了一個夜晚,但是芬尼斯的心卻平靜了很多。
她知道自己做出了一個最正確的決定。
自己這位主人,擁有比知識之神還要豐富的知識與智慧,他仿佛無所不知,連天與海的自然運動都能進行預測與觀察。
萬事萬物來源于道,道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既不可被觀測,也不可被感知,但它真實存在著,并且影響著萬物運轉的規律。
春夏秋冬的運轉,是道的一種體現;河水的上漲與下降,同樣是道的一種形式。
掌握道的人,就能造福社會,這道就是天地自然,包括人類文明社會運作的許多規則與形式,從起因到結果,一切的一切,形成了道。
芬尼斯對此是認同的,而且妘載也解釋了她心中一直以來的一個疑惑。
這個時期的埃及的君王還只是叫做國王,法老并非特定的稱呼,僅僅是貴族頭領的尊稱而已,當然,大多數時候,國王就是貴族的首領,所以稱呼法老倒也沒有大錯。
“在過去的時候,埃及的君王....或者法老,他們總能夠預言尼羅河水的上漲與下降,民眾們以為這是法老的力量,是神賜予的預知之力,但現在看來,原來不過是愚弄人心的技巧而已....”
“原來只要掌握正確的知識,哪怕是奴隸也能預知河水的上漲與下降.....而且法老的預知并不準確,不過是用恐懼和敬畏,來讓民眾們臣服與膜拜。”
芬尼斯的思緒發散,又想到了東方的社會制度。
知識是公開的,人人都可以學習,所以東方之地,人人皆知天文,能書寫文字。
而在埃及,知識由祭司壟斷,并且偽裝成為預言的技術,民眾只需要面包和飲料,能夠填飽肚子過活就可以,無須汲取知識與智慧。而現在,連填飽肚子,都已經是奢望了。
“就連蘇美爾人的知識,也集中在上層的手中,這里同樣階級分明,只是沒有埃及的分級更為嚴謹....”
“為什么會這樣,有才德的人不出現在其他的文明,而集中在東方的土地上?”
“不,是我們的圣賢已經死去多年,后人無法繼承他們的精神與智慧。”
芬尼斯掀開草簾,從王宮的房屋內注視著外面的街道與幾座大神廟。
明天將要去第二神廟傳授知識,他們這些奴隸都是要去學習的人。
這位主人,要在這片土地上建設一座城,傳播他的道理與知識,但這不會成功的,哪怕拉格什之王支持他,想要用他的理念來對付其他的貴族,可最后那些貴族肯定會想方設法,把拉格什的君王給推翻。
這樣,那座名為“天方”的城。就建設不起來了。
芬尼斯的心中充滿了遺憾。
這里畢竟不是那片遙遠且偉大的地方。
如果可以,讓自己死去之后,魂靈不會被奧西里斯所收回,能夠飄蕩到太陽群山之東,在東方的土地上長眠,然后化為天空中的星星.....